她的眉毛狠狠跳了两下,没想到燕文彦居然生了一副和他爹完全相反的心肠。
“我们不打,永昭国内也会内战。你觉得那样百姓就不受苦了吗?”
燕文彦抬头怔怔的看着阿凉。
张口欲说话,却被阿凉截住,她继续说。
“让百姓受苦的不止战争,还有贪官,还有污吏,还有昏君,还有土匪,天灾等等。
说不定永昭国内的地方官不如我平凉的官员。
就拿眼前的利益来说,你敢说他们的军营待遇有我平凉好吗?
你说永昭会不会有百姓羡慕平凉百姓的生活,想让我们快点打过去?”
\"这.......\"
燕文彦说不出话来,还能这样。
永昭可是他们的国家,从小长大的地方,那里的百姓能允许自己国家以后叫平凉吗。
在他震惊的同时,只听龙椅上的人又开口了。
“很多百姓才不管谁做皇帝,这个国家叫大庸也好,平凉也罢,甚至永昭都行,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吃饱饭。
他们光为了吃饱饭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怎么可能去想国家叫什么名字,姓什么姓氏。
所以啊少年,长痛不如短痛,说不定这场战争是拯救他们呢?”
战争也是拯救吗?
这个角度让这个近十四岁的少年恍惚了。
每次他听一次阿凉的话,就怀疑一次老师说的话是不是对的。
太傅说过,不要轻易发动战争,百姓不容易。
可阿凉又如是说。
“是不是又开始怀疑太傅说的话了?”
阿凉偏头笑嘻嘻的问。
她的随意让少年很不好意思,他的脸色涨红,眼神乱看。
很明显,就是在阿凉和太傅的话之间纠结,到底该相信谁的。
“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这种是看情况,假如永昭国君是个明君,那他自然不会不顾国民能不能承受而发动战争。
从他把战争当做报私仇的工具来看,他就不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所以,谁都没有说错,你要结合实际情况看问题。”
燕文彦郑重的行了个君臣礼。
“臣受教了。”
——
阿凉不惯着永昭的圣旨一下, 最兴奋的就是朝堂上的各位武官。
纷纷请战,要去西南一展雄风。
现在的朝廷兵有,马有,粮草更有。
永昭又是那个批样子,他们只要不作死,这仗必胜无疑。
只要胜了那就是功劳。
武将拿什么升官,自然是功劳。
看着这一个个跃跃欲试的表情,阿凉扶额。
“边境有点沈将军和几位小将军就够了,你们可别忘了,和咱们遥遥相望的大庸。
别给这只老虎忘了。”
她的一番话,让跃跃欲试的众人清醒了。
是啊,大庸可不比永昭,人家也是有实力的。
看他们清醒,阿凉放下心来。
她为什么留一半将领在漳州,就是为了大庸。
就连齐飞浦都在漳州。
大庸可比永昭难对付。
燕修然可不是蠢货,只要平凉给一点机会,他能立马打过来。
至于那契约?
呵呵!
只要有九成胜算,那所谓的契约就是狗屎。
随时可以更改。
对于和永昭的这一战,阿凉很有自信。
她坚信会传来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