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大理寺门前,抬头望着高悬的鸣冤鼓,浑浊的眼睛里燃烧着炽热而坚定的火焰。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手中那根陪伴她多年的拐杖。
迈着蹒跚却决然的步伐,一步步踩上台阶,朝着鸣冤鼓缓缓走去。
每一步,都像是跨越了岁月的沧桑与苦难;每一步,都伴随着心中对孙女无尽的思念与悲愤。
当她终于站在鼓前。
她猛地高高举起拐杖,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鼓面狠狠砸下——
此时,太阳才刚刚升起,大理寺衙门的差役们正打着哈欠准备上岗。
其他官员也都懒懒散散,揉着惺忪的睡眼。
就在这时。
“咚——”的一声巨响,鼓声如同一道惊雷,在大理寺上空轰然炸开。
鼓声惊飞了栖息在屋檐上的飞鸟,也打破了大理寺清晨的宁静。
“咚——”
“咚——”
“咚——”
一下又一下,盛阿婆的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但她的眼神却愈发坚毅。
她持续地敲打着鸣冤鼓,每一下都饱含着对孙女冤死的痛心疾首。
周围的百姓们听到动静纷纷围拢过来,低声议论着。
“这是谁在击鼓鸣冤啊?这么大的年纪,这老妇人难道不知道,击鸣冤鼓告状是要先受二十大板的吗?!”
人群中一位老者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莫说二十大板,就是十板下去,她这把老骨头怕也承受不住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样一位老人家来敲鸣冤鼓?”
“看她这样子,肯定是有天大的冤屈,不然怎么会如此决绝……”
随着鼓声和议论声迭起不断,大理寺的衙役们匆匆赶来。
看见击鼓之人,都皱了眉。
一名衙役上前就想拉住盛阿婆,呵斥道:“老人家,你这是作甚?有何事可去大堂申诉,莫要在此击鼓惊扰众人。”
盛阿婆毫无惧色,她一边继续击鼓,一边大声哭诉着:“我知道你们衙门的规矩!”
“敲了鸣冤鼓,这案子大理寺就必须接下,若是重案要案,还需要三司同审,呈递到皇上面前去!”
“今日老妇,要状告襄王,逼死老妇的孙女!”
“此等恶行,天理难容!我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为孙女讨回公道!”
盛阿婆的声音因激动而愈发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周围百姓听闻“襄王”之名,顿时一片哗然。
“她竟然要状告襄王?那可是王爷啊!”
“这老婆子疯了不成?一个平头百姓有胆子去状告王爷!”
“我认得她时,是梅子巷酿酒的盛阿婆,她孙女前几天才下葬……”
众人议论纷纷。
此时,大理寺卿苏沐匆匆赶来,看到盛阿婆,心中一沉。
他昨日才从宸王口中得知襄王之罪行,还在商量如何解决这件事。
让盛阿婆这个苦主去敲鸣冤鼓是将事情闹大,闹到文景帝跟前去的最好的办法。
但盛阿婆年事已高,二十大板打下去,她还能活吗?
因此,他们一直在想别的办法。
甚至无人告诉盛阿婆可以去敲鸣冤鼓,她是从何处得知的?!
苏沐看着盛阿婆毅然决然的脸,心中五味杂陈。
他敛眸,掩去眼中的担忧,大声喝道:“何人在此击鼓?”
“你可知这鸣冤鼓可不是随意能敲的,若所诉之事不实,你可担得起这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