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夸赞表扬自己,男人女人如此,小孩更是如此。
“真的吗?那妈妈,我们快走吧。”天佑一下挺起胸膛,小脸上满是得意,跟着杨秋瑾走去大队部。
这几天还不是特别忙的农忙时节,大队长允许社员们早起掰完竹笋再去地里上工,所以他一般都在大队部,等着掰笋子的社员过称。
竹笋在大队长那里过了秤,记分员记上秤后,等着其他掰竹笋的社员们全部下山过秤,装进提前编制好的竹筐里,再由大队的拖拉机手,运到公社的副食收购站,进行统一收购。
杨秋瑾今天掰得大半背篓竹笋过称后没有放在大队部,而是跟大队长打了一声招呼,她要带回家自己弄来吃。
西南地界竹笋众多,每年这个季节的竹笋大量出土,竹笋分种类,能卖2-5分钱一斤。
比如毛竹笋,副食店统一收购价不过一分五厘钱一斤,收购后再转手卖给市面上的人,就变成了二分钱一斤。
身处在竹笋产地的人们想吃新鲜竹笋,可以直接在大队集体那里买,价钱有优惠,跟副食店收购价一样,买笋的钱大队年底平分给社员,就不算割社会主义尾巴。
作为生产大队的会计,杨秋瑾在会计本子自己的名字下,记了一百斤带壳的鲜竹笋。
买竹笋的钱,年底从自己工分里扣,整个大队都是这么算,不用掏现钱。
记好账,她锁好账本,佝偻着身体,牵着天佑,背着竹篓回家。
她家是个带院子的四间小屋土砖房,一个身形瘦瘦小小,四十多岁中年妇女,正在院子左侧剁鸡食。
她五官清秀,脸上有些许皱纹,皮肤偏黑,脑袋裹着一个看起来像帽子,其实是用白麻布裹成的帽子,看起来有点像戴丧。
看见她回来,中年妇女连忙起身,搭手帮她把背篓放下来,“秋瑾,你又背这么多笋子回来,是要晒笋干,给老三邮寄过去吗?”
这中年妇女就是杨秋瑾的婆婆——李秀娥。
杨秋瑾嗯了一声,把背篓放在院子角落,连口水都没喝,转头找一把菜刀剥起竹笋。
这几天天空放晴,天气很好,正适合晒笋干,她得趁着有阳光的时候早点晒,不然老天爷变脸下春雨,好好的笋子晒不干,有一股霉味,白白浪费好竹笋。
杨秋瑾每年都会晒一些笋干,菜干,蘑菇干啥的,邮寄在陈胜青为数不多的信件地址所在地,今年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