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萍青还想继续哭求,杨秋瑾压根不想听她的话,骑上马跑去团里,找到翟书记,把自己要养兔子,申请买水泥红砖的事儿说了一气,请他拨款。
翟书记头疼地揉着眉心道:“小杨啊,你这养殖场还没收益,咋又想着花钱买水泥修圈舍养兔子?你这想法也太多了点吧?”
水泥在这个年代,还算稀有的耗材物品,要想买,得从单位申请,审批之后以单位的名义去水泥厂买,十分的麻烦。
“翟书记,我要想法不多,我能把郑教授、蔡教授弄到咱们农场来,能开起养殖场,干起大家都不敢干的活儿?”杨秋瑾神色淡定,“俗话说的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螃蟹是第一个敢吃的人才能吃上的,翟书记,我这样有理想有抱负,敢作敢为的同志可不多,您得珍惜,得好好支持我的工作,咱们才能实现共赢不是。”
翟书记被她说得哑口无言,自从郑教授、蔡教授来到农场以后,两个教授和其他几个水利专家一起研究种子,同时对农场的水利环境进行研究,提出多种种植方案,目前来讲,他们种植的冬小麦,已经初具效果,比往年种得小麦出苗早,且看着壮实许多。
而专家们研制种植的试验田里,各种作物,也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对农场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
如果没有杨秋瑾,按照农场以前的发展,他们怕是再过个十年二十年,都没有今年的成果。
想到这里,翟书记叹了口气,无奈道:“你怎么说都理,行了,我明天就给你申报,到时候让团里的运输队,给你拉一车水泥去你养殖场。”
“书记,别忘了明天找十来个壮实的民兵,给我修兔舍。”杨秋瑾十分精明的提醒。
叫民兵帮忙修舍圈,养殖场不用出工钱,也不用管饭,全算在团里头上,她们白占便宜。
“你呀。”翟书记直摇头,“你不在团里当会计,可真是可惜了。”
这么会算计,他看财务科的那几个人都没她精明。
杨秋瑾出了团部办公大楼,正寻思着要不要再次公开招聘职工家属的时候,忽然看见农场供销社前,走过一个身形干瘦,面色枯黄,看起来有些脸熟的女人。
她仔细看那年轻女人一眼,认出那女人是谁,走过去喊她:“宋招娣,好久不见,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
眼前的女人穿着脏兮兮的补丁衣服,头发乱七八糟,脸颊瘦的颧骨突出,一双眼睛黯淡无光,看人的时候呆呆木木的,跟半年前杨秋瑾来农场看到的还算年轻漂亮的宋招娣,完全是两个人。
宋招娣双目呆滞的看着面前的人好一会儿,才认出她是谁,木木的喊:“杨同志,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