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酒楼中有说书先生,这同样也勾起王予的兴趣。
直至如今,王予便在山中修行,未曾领略过这个世界的风采。
如今能听一听说书,也算是对这个世界的文化民俗多少能有一些了解。。
王予径直走入了酒楼大堂,而在身侧伶俐的店小二早已候在一旁。
眼尖的小二同样看出了眼前王予气质非凡,自然是热情不已的出声招呼。
店小二微微俯首,一边引领着王予前往二楼清静的包间,一边热情的询问:“道长,您是准备吃饭或是住宿?”
王予望了一眼店小二,客气的开口说道:“在下已饥肠辘辘,劳烦先上些吃食。”
此言既出,店小二自然不敢有过多言论,在一旁连连点头热情道:
“好嘞!请问客官想要吃些什么?有什么忌口吗?”
王予微微想了想,随即开口道:“两荤一素一汤即可,上些店中招牌,在下没什么忌口。”
小二听闻此言,不由连连点头回道:“道长放心,晓得了,晓得了!”
听到王予这样说,小二心中瞬间有了盘算,把王予领到一处靠窗的座位上之后,便急匆匆的下楼安排。
他倒是不担心王予身上没钱,福州之地对于道士十分的敬重,尤其是道士最擅长的风水之道,更是追捧。
而这风水之道往往颇能敛财。
在福州,寻常门户不论建造屋舍或操办红白喜事。
他们或多或少会请一位道长勘察风水。
为的便是以防日子不对,冲撞了什么,导致家宅不宁,生活不顺。
也求日后自家生活能够顺风顺水,家和平安。
不仅普通民众如此,朝廷命官与权贵阶级亦如此。
大周上下对于风水之说都十分的追捧。
这也导致大周对于修道之人更是礼仪有加。
甚至为了寻求一位颇有本事的道长,往往会一掷千金,几次登门,请求对方出手。
福州之地对于风水之说,更是早已深入人心。
眼前的小道长风姿不凡,肯定是个有本事的,自然不会缺那些黄白之物。
在酒楼十几年的店小二早已识人无数,依靠面相便已然知晓对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
可看的人再多,小二却是从未见过像今日来这般气质的道长。
加之其举止有度,就算是对自已也客客气气,看起来不染尘埃一般。
在店小二的眼中,如此容貌,如此气度,纵金银珠宝再多,亦无法养出如此令人情不自禁喊“绝”的出尘气质。
正因如此。
他不敢疏忽大意,对于眼前小道长的吩咐,他自然是尽力办好,吩咐厨房炒几个拿手好菜。
千叮万嘱,可莫延了时间!
而在他如此尽力办事时。
王予则不紧不慢的从二楼窗户向外望去,却见小城街道人来人往。
举目望去,万家灯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之下,灯光显得缥缈。
甚至远处的灯光有些闪烁,而在这其中有,摊贩走卒叫卖声不绝于耳。
王予看向窗外,窗外也不时有人抬头看到了王予。
看到王予的行人都不由得暗叹一声,这真是一个俊道士!
气质出尘,干净至极,不似世俗中人。
反倒像是独立于天地外,不染因果的谪仙。
但也不过片刻。
不过是个俊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道士罢了,终究是人,又不是仙,看了许久,终究是不太礼貌。
纵然再好看的人,也没有自已赶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