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畏惧大明军队的追捕,但朱樉还是决定在此休整三日,因为从此刻起,直至阳城、泽州的局势稳定,他们将无法有片刻的松懈。
在老牛湾安营扎寨的第一夜,发生了一件新奇的事情。
按照惯例,即便是投降的俘虏,华夏军也会给予充足的食物。
不清楚老牛湾的明军多久没有尝过饱腹的滋味了,当一筐筐装有豆薯、粳米等杂粮饭,搭配咸菜,由蒙古人送至关押他们的院子时,明军士兵们不禁痛哭流涕。
他们的哭泣并非出于感激,而是出于恐惧,他们误以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餐,即便哭泣也无人敢于反抗。
起初,看守他们的连队误以为这些明军是因为激动而哭泣,但连长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于是召集了几名小队长询问,这才得知他们误以为这是最后的晚餐,因而被吓哭了。
连长无奈地告诉他们,只要他们不制造麻烦,不仅不会对他们施以极刑,而且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每天都会提供两餐,确保他们吃饱,三天后部队便会撤离。
驻守老牛湾的明军半信半疑地吃了一顿饭,是否吃饱不得而知,但也没几个人敢于放开胃口大吃。
直到第二天的晚餐再次被送至,院子里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除了少数几个士兵,其他人都激动起来,纷纷嚷嚷着要加入“霸天虎”
的行列,不再为大明朝效力。
甚至还有两名队长站出来表示,他们认识水泉营堡和偏头关的明军,愿意协助劝降。
看守明军的连长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营部,消息很快又传到了团部。
朱樉接到消息后,难以置信,仅仅三顿饭就让士兵们改变了立场?他紧急召集了参谋和其他军官进行讨论,大家也都感到难以置信,于是决定亲自去现场查看。
“大王……大王……我们愿意跟随你们,只求能够吃饱肚子。”
看到朱樉被众人簇拥着进入,几个靠近的士兵立刻喊了起来,后面的士兵听到动静也跟随着喊了起来,只有几个士兵在一旁颤抖着。
“你们知道这是要被灭族的,你们还愿意这么做吗?”
“灭族?去他的,不用他们动手,我们家早就饿死了!”
一个士兵或许是豁出去了,顶着火把的光亮大声喊道。
“你们家里的人都死了吗?”
朱樉身边的参谋问道,这句话虽然有些冒犯,但被问到的士兵却毫不在意。
“我来应征的时候家里就只剩下一个哥哥,当兵四年,只领了十八个月的军饷,而且只拿到了三成,反正是活不下去了,不如就反了!”
四年四十八个月,只领到了十八个月的军饷,刚刚超过三分之一,这些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听你的口音不像是汕西人,你来自哪里?”
“我是陕西府谷人,这个营里大半都是府谷、绥德人,大王,收留我们吧,我们活不下去了!
兄弟们,我们杀了王武胜那几个军官,干脆落草为寇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