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证明理论这一步,确实是依靠材料丙的特性没错,但是。。。类似的特性,并不仅仅只是在材料丙身上出现,那么。。。我是不是不应该仅仅只把目光聚焦在了类材料丙的化合物上?”
“把目光放宽一点,会不会有什么新收获?”
数个小时之后。。。
黄院长已经完成了对接任务,出现在了实验室内。
“咳咳,接下来,我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江逸说道: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原理计算,我认为层状结构,更有可能在室温下形成超导状态。让超导层和载流子库层相互交替叠加,电子便能够更快速的在超导层中传播。”
“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它的量子涨落机制也更符合我们的预期。”
“我们从这个角度进行新一轮的筛选吧。”
“是,江先生。”众人都没有意义,黄院长认真地思索了一番江逸的想法,之后也赞同点头。
新的筛选工作,立马开始。
因为有【山河】人工智能系统的帮助,过程非常之快!研究组仅仅只花了10天的时间,便找到了几种符合江逸想法的材料!
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了!
而结合的具体手段,江逸又带着整个团队探讨、实验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是确认了一个方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天,便到了方案实践的时刻!
“之前的材料库里,好像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材料?咱们要不给它命个名?”黄院长提议道。
“江先生,您来吧!”李四立刻看向了江逸!
其他人的目光,也全都聚焦在了江逸的身上!
如果这个新型化合材料能够满足室温超导要求,那它的名字。。。注定会载入史册!
在场众人中,有资格给它命名的人,就只有江逸了!
“别起哄,啊。”江逸笑了笑,说道:“化合步骤能不能顺利,现在都不好说了。即使真把这个新材料合成出来了,它也未必能够满足室温超导的需求。”
“诶!”
“不管能不能行,命个名又不是什么坏事!江先生,您就别推脱了!”众人继续起哄道。
“好吧。”江逸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闭着眼睛,随手在计算器上乱敲了几下,然后把计算器展示给众人。
“就叫这个了。”
上面就三个数字,114。
“这。。。这是不是太随意了一点?”材料学家们都懵圈了!
“就这么定了,要是能成功制备出来的话,就叫114号化合材料。”江逸拍了拍手:“好了,大家都别提前开香槟了,先把制备过程搞定再说。”
“是,江先生!”眼看着正式制备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众人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江逸对于114号材料的设想,是通过固相反应法。。。将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等原料粉末充分混合。
然后,再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将这些原材料压制成片状,让它们进一步结合,最后。。。再送入高温炉中进行烧结。
听起来很简单。
但实际上。。。要求很高,每一步温度火候的把控都不能有丝毫问题!
稍微搞错一点数值,都有可能让整个实验结果付诸东流!
“先启动球磨机,湿磨处理,大家专心一点,必须充分实现原料的混合细化,研磨介质也必须采用最高纯度的那一档!”
“研磨前后,必要的烘干处理也必不可少,知道吗?”
江逸吩咐道。
“明白!”
大约两个多小时过后,第一步研磨工作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压缩成型工艺了!
这一步,必须要保证样品的高密度!
“静压成型技术。。。大家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压力必须要控制好,保压时间也不能有丝毫差错!”
“升压速率,也必须确认!”江逸继续叮嘱道。
虽然说。。。有资格进入这个研究组的人,无一不是专家。
但是,某种程度上而言,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专家也会犯错,所以。。。江逸此刻也是顾不上自己是否啰嗦,能交代清楚的东西就尽量交多说一些!
“哦,还有,润滑处理也千万别忘了,不然的话压制过程中114号样品可能会开裂,出现分层现象!这玩意一旦出现就很麻烦,后续的卸压和脱模处理根本没法操作!”
“。。。”
又是几个小时过去。
研究人员们的脸上都忍不住流露出了一抹疲惫的神色!
不过。。。哪怕他们此刻再疲倦,也根本不敢分散一丝注意力,全神贯注地盯着114号样品!
终于,进入了最关键的一步!
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