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这个孩子气十足的三孙子。
哎,终究是个孩子,这些大臣都有奏折上交的,他们做了哪些努力,
想了哪些办法,自己也批示过了,
只是天灾依然发生,饥荒依然发生,叛乱依然发生!
这孩子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且看他又要说些啥吧。
“那孤来问你,粮食价格高的如此离谱,官府做了什么?
你们户部又做了什么!
?”
“回三殿下的话,官府当然是抓典型,”
“然后杀鸡儆猴?!
然后粮商有粮食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卖了,
只好转到底下去偷偷卖,这样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好多中间商成本。
对吧?!”
朱允熥直接说出了户部官员的后半句。
户部这个主事,也是个实在人儿,他直接惊讶的问道:
“殿下你怎么知道?!”
朱允熥挑了挑眉:
“哼,我知道的可多着呢,这才哪到哪儿?!
庶子,你也听着,钱不是万能的!”
说完,他大手一挥,指着户部说道:
“孤来问你,若是有粮食运到灾区,
等到夏粮收获,受灾地区需要多少粮食百姓才能勉强活着?
朝廷还需要往里边填多少银两,才能度过此次灾荒!
?”
“这个?”
户部尚书赵勉稍一迟疑,朱允熥就开喷:
“你作为户部尚书,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赵勉呼吸一滞!
自己一个尚书,每天那么多事要忙,
这具体数字都在卷宗里呢,谁又能没事儿把它们背下来呢?!
这个殿下可真能鸡蛋里挑骨头。
刚要张嘴反驳,朱允熥却已经越过他,看着文官那边:
“户部主事是不是有个叫夏元吉的?!”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此时夏元吉应该已经进入朝廷中枢了。
果然,从人群中站出来一位年轻的官员,一看官服,品级就不高。
“臣户部四川主事夏元吉刹参见三殿下。”
“你来回答。”
夏元吉莫名被点名,还是一脸蒙的状态,
自己这个芝麻小官,三殿下竟然知道自己的全名?
来不及激动和惊讶,他赶紧上运转自己的大脑,
开始回答朱允熥刚才提出的问题:
“回三殿下的话,臣虽然不是河南,山西两省的主事,
不过,按照受灾人口两万人来算,
从现在到夏粮收获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如果按照仅能糊口活命的量来算,
一个人一天的口粮大约需要半斤,
那么两万人一天需要一万斤粮食,
两个月的话,大约是六十万斤粮食,
按照应天府目前的粮食价格来算,
一石米大约折合银两二两半,
大约需要八千两银子,当然了,
这不包括溢价,运输成本以及损耗。”
朱元璋在听到这个主事算着这些账,
身体也不由越坐越直。
哎,这也不多啊?
还不到一万两!
那咱才拨出去的十万两到底都干什么了?!
“户部,受灾百姓到底有多少人,你总有数了吧?!”
朱元璋不满的问道。
“回陛下,大约四万人左右。”
“什么?!
四万人?”
那也就是说,还得在刚才的基础上翻一倍。
这去哪儿弄那么多粮食去!
?
朱允熥算了一笔账,灾区的粮食价格溢价到了十倍以上,
也就是说,三个月了,
老百姓才会活不下去,从而产生了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