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谁说要易储了(1 / 2)

朱允熥对谁都可以假以辞色,也都可以怀疑任何人。

但是唯独不会怀疑常升对自己的忠心和爱护。

所以,常升这么一说。

他只好哼了一声。

算是做出了让步。

“宋国公,请吧。

常升赶紧把冯胜推了出来。

赶紧的,不然这爷俩干起来,倒霉的是大家伙啊。

再说了,这册封大典在即,可不行这回翻脸的。

哪怕再等几天的呢。

冯胜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上前一步:

“臣启陛下,太孙殿下。

再过三天就是太孙的册封大典了,

此时让太孙收回已经发出去的诏令实在是对储君不利。

还有即将悉数到京的藩王。

臣以为,既然诏令已经发出,收回有损太孙威严。

为今之计,只好让兵部号召各地卫所配合州县衙门严密监控百姓的动向。

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最主要的。”

冯胜这话里话外虽然明显是在偏袒朱允熥。

可是藩王到京后的不确定性也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不确定性,既是对朱元璋,也是对朱允熥。

因为一天不举行册封大典,藩王就一天都不死心。

同时,朱允熥的地位也就一天不稳定。

这对淮西绝对不是好事儿。

所以,冯胜的这次进言,绝对是有分量的。

哪怕是文官集团。

也非常赞同的点点头。

他们不想要一个藩王上位的太子。

毕竟,除了四殿下,其他藩王,说实话,真的一言难尽。

老二老三,现在就嚣张跋扈的不行。

在封地内的所作所为,文官比谁都清楚,因为西安府弹劾秦王的折子雪花一样飞往应天,文官是最先知道了的。

而其他藩王年纪和太孙差不多大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在二,三,四,五之后,他们不算什么。

五殿下只钟情医药。

所以,只有四殿下身上还算是有陛下的影子。

但是老四上位,必定跟陛下实行一样的御下之策,那他们才享受了几次的休假,和还没到手的高俸禄,大概率要泡汤了!

想想都可怕!

不行不行!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思及此,文官集团比淮西还率先表态:

“陛下,宋国公所言极是!”

“我们已经换了一回太孙人选,万不可再换一次了!”

“是啊陛下,若是储君再易,朝廷的颜面何在?!

君主的威信何在!

此事万万不可啊陛下,”

“陛下,就依了太孙吧,不然恐生变故啊陛下。”

“臣恳请陛下为大明江山社稷计,为皇家正统计,万不可再起易储的心思!”

“陛下,臣附议!”

“臣等附议!”

有人带头,底下的大臣们骨头一软,全都给难得的休假和涨起来的俸禄跪了下去!

而常升则长身玉立,他拍着胸脯对老朱保证:

“陛下,臣用项上人头跟陛下保证,若是哪里有因此乱了的,臣去给太孙平了他!”

说完感觉自己的力量好像不太够。

又砰砰砰的拍了三下之后,接着说到;

“还有俺的舅舅蓝玉!

跟俺一起,哪儿的民众若是不知好歹敢乱来的话,

俺们爷俩就带兵去平了他!

让他们不知好歹!”

淮西众武将一见开国公都这么说了。

自己不跟着的话,会被嫌弃对皇太孙不够忠心的。

于是也纷纷表态。

尤其是曹国公李景隆。

他上次就被太孙嫌弃了;

这次说什么也要先表态了:‘

“是啊,陛下舅老爷,

若是开国公和蓝大将军忙不过来,臣也豁出身家性命去平乱!”

“臣等将士必定拼尽全力护佑国内安定,请陛下放心!”

“臣等附议!”

二丫头真是能添乱!

老朱心里那个气啊,那个憋屈啊。

奶奶的,朕就是让这个孙子轻点儿折腾,也没说完全不可以。

怎么到了你们嘴里变成了易储了?!

真是人嘴两张皮,上嘴唇下嘴唇一碰,整天胡咧咧啊!

信口雌黄!

胡说八道!

朱允熥也听明白了。

还是宋国公给力。

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给力了。

孤就再给这个老家伙一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