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才开完大朝会,今日继续开。
非常时期,有非常计划。
文武大臣来的挺齐。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剑拔弩张。
周王见自己的好大侄儿高坐龙椅,面色冷峻。
心里不禁暗暗称赞,嗯,倒是比大哥有威严的多。
只见殿下群臣分列两侧,文臣们个个神色愤懑。
周王被内官引导到了百官之首。
他安静地站在高台之下,眼观鼻,鼻观嘴,嘴观心。
如泰山一般巍然不动。
随着御前太监高喊;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的话音才落,
翰林伴读廖庸率先出列,怒目圆睁,拱手道:
“太孙殿下,您诛杀八百儒生,此举实在太过草率!
儒生乃国之栋梁,传承圣人之道,
岂能因一小撮人与白莲教勾结之罪而牵连众多?!”
朱允熥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知道这些儒生和文臣定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听到有人质疑自己昨日的行为。
他倒也不感到意外。
他眼皮往武将那边一挑。
冯胜就像是接受到了他的信号一样,站出来,面对文官队伍,高声驳斥到:
“作为大明子民,竟然勾结白莲教,血洗国公府,此等大罪,岂能轻饶?
他们这是犯上作乱,本当伏诛!”
结果冯胜话音才落,国子监监生郑渊紧接着上前,言辞激烈:
“宋国公此言差矣。
太孙殿下,儒家思想传承千年,儒生们平日里以仁义道德为准则,教化百姓。
就算此次事件却有极个别是个别的人认识不清,勾结了白莲教。
但是大多数儒生都是心向朝廷的啊。
太孙殿下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而论,
一棒子打死,这不是滥杀无辜吗?!”
汤和此时站了出来:
“个别之人?
你可知他们在方孝孺府门钱聚集闹事,还趁乱刺杀皇太孙?!
太孙殿下既已行过册封大典,祭告天地宗庙,就是名正言顺的储君!
储君也是君!
敢问诸位,君父君父。
如此不敬君,不孝亲的子孙,还配为我大明子民吗?!”
这时,黄子澄也站了出来,痛心疾首道:
“殿下,纵然是有人趁乱行凶,那也是个别人啊。
八百儒生啊,十年寒窗,您都不经过三法司会审就来了个就地处决!
您此举恐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啊,
日后还有何人敢为朝廷效力?”
蓝玉上前一步,声如洪钟:
“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些儒生与乱党勾结,实乃大逆不道。
若不加以严惩,何以正国法?
你们这群人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廖铭急忙反驳:
“蓝大人此言差矣。
儒生们读圣贤书,懂礼义廉耻,此次事件定是被人误导。
朝廷只需对首恶严惩不贷即可。
为什么要一并处决?!
吾等要见陛下!”
一听他们竟然敢越过太孙要见陛下,冯胜赶紧出来拦着;
“放肆,太孙殿下持玺升文华殿,履行的就是陛下的皇权。
尔等是不想承认太孙的身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