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这一场闹剧收尾,众人心里五味杂陈。
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满院子的人全都高声齐呼:
“太孙圣明!”
没想到这还没完。
朱允熥是真的气坏了。
他是想着圈禁致死来着,毕竟老皇帝还没咽气,
等到自己登基之后,再寻个由头,把这俩货咔嚓了。
岂不更好。
如今,倒是省事儿了。
反正自己的名声也没有多好。
他也不是多在乎
见众藩王都不在说话了。
朱允熥接着说道:
“冯胜,开始今天的朝会。”
众人面面相觑。
不是,这还开什么朝会啊。
齐王的尸首还在地上躺着呢。
但是朱允熥说开,没人敢质疑。
冯胜只好按照流程开始了大朝会。
“太孙殿下十日前曾跟臣提议,想要废除活人殉葬制,
他说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
太孙认为,活人殉葬实在非仁君所为,
他自幼丧母,少年丧父,身为天潢贵胄,却受尽孤独凄凉。
推己及人,他不想自己的悲惨遭遇再次转移到更多的皇室中人身上。
因为如今的后宫是陛下的后宫,所以,太孙只是嘱咐臣等先行跟大臣们讨论,等到陛下大行之日再向天下公布。
谁知道,你们,各宫娘娘们!
倒是疑心太孙对陛下不孝!
太孙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储君,陛下健在,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
还能压制你们这些蠢蠢欲动的藩王!
秦王,齐王,臣倒是不知,你们是怎么对待储君的!
还有众位藩王,今天的闹剧真相大白了,
太孙如此仁厚,臣等倒是不知,!
说到底,太孙也才是个孩子!
你们这些做叔叔的,没有胆量去跟陛下争,倒是有胆量在陛下病重口不能言之际,如此对待仁孝至此的储君的吗!”
一席话说的一直躁动不安的秦王终于老实了不少。
而众藩王则一个个心跳加速,强忍激动。
众大臣也是鼻子一酸,一个个眼里含泪。
是啊,太孙今年也才十六岁!
他也只是个孩子啊。
他们没想到,看上去冷漠无情的储君,竟然为他们想的如此周全!
一个个不由铭感五内!
朱棣也很感动。
若说朱允熥用此手段有收买人心之嫌,
那在今天这个日子宣布,就彻底没了这个嫌疑。
说白了,这也只是人家储君一句话的事儿。
二哥和七弟前脚刚要刺杀人家。
人家就算是为了报复,不说这个,然后等自己进位九五之后再提,好名声比现在还要好!
他们谁也不会知道,也不可能提出废除殉葬制度的提议来。
最后,倒霉的只有后宫这些女子和下人。
而且还落得个尊重祖宗法制!
可是这个大侄子,竟然能恩将仇报,就在今天,就在此时,
把这事儿说了出来!
足可见他小小年纪,心胸多么宽广。
这若不是胸中有丘壑,怎么能做到这点?!
直到此时,朱棣彻底服气。
甚至还挺感激大侄子能够提前知道自己要造反,并且提前收拾了自己。
若是没有这个前情,那他日的自己,也难免会落得二哥和七弟今天的下场,也未可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所以,他由衷的,真诚的跪地高呼:
“太孙圣明!
仁孝感天动地!
储君大义,
臣替替所有皇弟弟,皇妹妹们感谢殿下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