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是韩教授好友柴通判家的小儿子,家世不错,就是学问上一般,到现在连秀才还没考中,而且是家中幼子,平日里难免娇惯,韩夫人怕女儿过去两小夫妻合不来,闺女吃亏。
另一家是韩夫人自己的子侄,还出是嫁过去不用担心婆媳关系,韩夫人的侄子资质也不错,就是闺女自己不太愿意,说是只把侄子当成哥哥,但是韩夫人娘家嫂子很喜欢女儿,现在还在撮合。
“你知道今年咱们府学的学子有几人考中举人吗?”韩教授卖关子道。
“听说是三个人,不过具体是谁,我只知道有一个是严家的儿孙,其他两个倒是不知道,怎么你说的就是其中一个吗?”韩夫人饶有兴致的问道。
第259章回乡避避
“没错,就是其中一个,严家就不说了,严恺之本身就有娃娃亲,另外一个年纪不合适已经娶亲,还有一个就是我今天要跟你说的。”韩教授慢悠悠的说道。
“行了,别卖关子了,快点说说什么样的,多大年纪。”韩夫人瞪了丈夫一眼催促道。
“此人叫赵卫平,年方十八,之前一心科举,并无定下亲事,关键是长得好啊,你要是见了就知道了,我还没见过比他容貌更出色的年轻人,关键是学识好,将来前途一定不差,是个好女婿的人选。”
像赵卫平这个岁数的年轻男子,一般就算没有成婚,但是也一般定下亲事了,所以在得知对方还没有定下后,韩教授的心思就更热切了。
“十八岁就中举了,看来才学是不错,其他的你也不甚了解,等我托人打听一番更靠谱。”韩夫人一看就知道丈夫也是临时起意,具体对方家里什么情况也只是听对方说的。
“如此甚好,不过只有一点,就是赵卫平这个人是农家出身,只怕家里条件不会太好,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只要人有本事,家底慢慢就攒起来了,咱们再帮衬一二,将来咱们闺女的日子指定不差。”
韩教授知道自己夫人是大户人家出身,不知道会不会对这些寒门学子有什么偏见,所以还是提前告知更妥当。
“寒门出身也不是最重要的,就要看对方家里的长辈如何,为什么亲事都讲究门当户对,就是双方如果差距太大,互相的行事、生活习惯不一样,必定要生出矛盾,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韩夫人倒是没有那么介意赵卫平的出身,毕竟年少有为确实是事实,莫欺少年穷的事情不少,最关键是要看对方家里的情况。
”如此夫人就尽快打听一二,我看如今赵卫平的亲事只怕抢手的很,我们动作慢的话,可能还会错过这么不错的女婿人选。“韩教授自己作为男性很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赵卫平年纪轻轻中了举人,只要眼睛不瞎的人,就知道对方将来考中进士是概率极大的事情,所以府城得到消息的官宦人家,只要家中有合适的闺阁女儿,一定会想伸出橄榄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