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赵卫平的是林编修,林编修四十来岁,性子古板无趣,整日沉迷编撰各种历史典籍。
分给林编修的带赵卫平一共有五人,对于这五个新进的后辈,林编修只略微打量了一番,没有详细问询各自的情况,直接撂过来几本书让他们各自看是编撰,就不管他们自去忙了。
“林编修还真是不拘小节。”同行的一个人没忍住小声嘀咕道。
“行了,少说两句,初来乍到,我们只要听吩咐做事就行。”一边有沉得住气的劝道。
赵卫平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本来庶吉士要做的事情里面就有编撰典籍这些,他们从最基础的开始熟悉挺好的,至于刚刚林编修的行事风格,赵卫平也没觉得有问题。
林编修一看就是有些书痴的模样,这样的人赵卫平之前见到过,这种人做事纯粹,反而没有那么多心思。
有的人会觉得林编修是给他们下马威,但是赵卫平倒是觉得对方可能一直就是如此,不过今日只见了一面,也不能妄下定论,以后相处的时间还很长,赵卫平有耐心去观察了解。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按照上级的吩咐开始做事,不管其他几人,赵卫平拿着自己面前的书籍转身找到一处空出来的位置坐下看书。
其他几人见赵卫平的行动也不再聚在一起讨论,跟着赵卫平一样各自做事,大家能考上进士就都不是蠢人。
如此的表现也是因为他们是新科进士这段时间一直是被追捧奉承的对象,如今进了翰林院反而被上级忽视,心里有些落差抱怨几句罢了。
但是说句不好听的,翰林院里面都是每年会试的佼佼者,不说一甲的三人,二甲里面也是取得优秀的人,所以翰林院里的就没有平庸之辈。
赵卫平对自己的位置看的十分清楚,他就是其中普通的一员,没有深厚的家世,他能凭借的就是自己的能力,赵卫平自认聪明倒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他做事就是有耐心有恒心,做事稳得住就是他的优点。
这一点在官场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事缓则圆,事急就容易出问题,赵卫平这些年心态已经锻炼的很稳。
进到翰林院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他都设想过,如今的这点事情根本就不被他放在心上,如今他只需要听林编修的指示把手里这一本书熟悉下来做好编撰就好。
看书一直是赵卫平喜欢且擅长的事情,从前家贫没有书读的窘境好像已经是很久远以前的事情,但是赵卫平心底里当时的记忆却从来没有忘记过。
之后一路科举,他有了更多的机会能读到各种藏书,但是都不如这座大庆最宏伟的宫殿里的藏书多,对别人来说可能已经考过科举,不想再看这些枯燥的书。
但是对赵卫平却是一件美事,就像是老鼠进了米缸,赵卫平很喜欢这种感觉,现在回想一下,林编修也挺好的,跟着他至少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只要认认真真看书编撰就能安安稳稳度过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