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和魏王同时编撰史书,陛下让魏王先献出史书,也就罢了。
现在直接将太子撇到一边,不问不顾是何意思?
魏王殿下这边已经献完史书了,也该轮到太子殿下了吧,可是陛下根本没有提这件事情,也不给太子机会,此时陛下依旧在表扬魏王,或者和官员们讨论着其他事情。
陛下,确实有些太过于偏袒了。
这已经不是私底下偏袒,而是公然偏袒了,魏王殿下只要稍微表现的比太子殿下出色一些,陛下就会全然忘记太子的好!
这哪里是个做父亲的样子?
已经有朝臣忍不住了,最先出列的是魏征。
陛下,总不能因为此事,怪罪于他吧?
“陛下,臣有一事。”
魏征面露肃然之色,颇有了当年直言劝谏的几分胆魄。
其实很多大臣都清楚,陛下,魏征两人之所以一个敢于谏言,一个能够宽容听受,完全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个中间人的作用,这是一个‘三人’构建出来的‘君贤臣忠’的框架。
“何事。”唐太宗李世民隐隐感觉魏征可能要说浑话了,说一些他不爱听的话,但现在他心情大好,依旧带着笑容道:
“陛下,太子殿下与魏王殿下同时编撰史书,陛下却先让魏王殿下献呈史书,而非太子殿下先献呈,这岂合乎规矩礼仪?”
“这也就罢了,但自从魏王殿下献呈史书后,陛下全然无视太子殿下的等待,难道太子殿下近日令属官幕僚撰写史书,不是为了我大唐着想?可陛下为何全然忽视太子殿下,直到现在依旧不令太子献呈史书?”
魏征的言辞,远远没有昔日那般激烈,不像以往那般几乎指着鼻子骂唐太宗李世民了,但话语依旧犀利,直指问题所在。
闻言。
唐太宗李世民面色微顿。
太子李承乾编撰的史书?
他确实忘了,主要是魏王府编撰的史书确实已经足够完美的了,让他下意识的忽略了太子。
不过,太子李承乾从小不喜诗书,更不像魏王般招揽学士,可以说太子府几乎都没有喜爱文学的士子,他能编撰出来什么史书?
就算能编撰出来,又如何与魏王相比?
想了想,唐太宗李世民淡声道:
“好,那太子,将你府内编撰的史书,也取来给朕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露出不太感兴趣之色,连装都没有装,也是因为他是帝王,不必顾忌他人的想法,自然不会想着装一下,装出感兴趣之色,从而考虑考虑李承乾的感受。
李承乾闻言,立刻唤侍卫捧来一册册史书。
心,早已经冷了下来。
果然,他这个太子即使表现的再好,只要魏王那边稍微有一些强于太子的势头,父皇的态度将会立刻转变。
他隐约能够注意到魏王李泰那隐藏起来的,得意笑容。
心中越发冷冽。
笑吧,笑吧。
等会你就笑不出来了。
太子府的侍卫,很快就将大量的史书拿了上来,大臣们原本是没有将太子府撰写的史书当做一回事的,但当他们扫了两眼侍卫怀中的史书后,皆脸色微顿。
这些史书,为何看起来和魏王所献给陛下的一样?
一模一样,完全相同!
唐太宗李世民也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地方,他查看其这些史书,眉头紧紧皱起。
然后,他看向太子李承乾,不由问道:
“太子,为何你太子府所撰写的史书,与魏王府如出一辙?甚至其中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
唐太宗特意分别拿出了魏王府和太子府各自撰写的《周史》第一册,进行仔细对比,发现内容完全相同,甚至每个字都相同。
魏王李泰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了一些。
太子府献出的史书,和魏王府的相同?
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史书,是突然出现在魏王府他的房间前的,难道说有人也送给了太子府一份?
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他清楚,方才他和父皇说,这是魏王府属官所编撰的!
众大臣有纷纷感到意外,见侍卫将史书一册册传递下来,他们随之观看,然后仔细的对比。
确实,完全相同!
这一刻,魏王府属官苏勖终于感到不对劲了,他所担心的第二种情况发生了,这是个阴谋。
可能性确实很低,但他也做了最保险的起见,劝魏王不要冒险,没想到这真的是个阴谋。
太子府与魏王府上交的史书相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史书的主人到底要做什么?
李承乾看了殿内的魏王李泰一眼,然后向着李世民恭声道:
“禀父皇。”
“这些史书,皆为我太子府属官所编撰,当时总共编撰出了两套,但其中一套,昨夜却离奇消失。”
“两套史书,自然内容相同。”
“只是,儿臣不知,为何太子府丢失的一整套史书,落到了魏王府内,而且魏王还言称是魏王府的属官所撰写?”
太子李承乾的话刚说完,整个朝堂顿时就寂静了下来。
本来仅仅只是太子和魏王上交各自府内属官编撰的史书。
没想到却扯出了这样一件大事!
太子如此说,那么必然魏王和太子之间,有人在说假话!
唐太宗李世民的眼神渐渐冷了几分,他大好的心情不复存在,看向李泰。
“魏王,太子所说,此书是太子府属官所编撰,而你魏王却说,此书是魏王府属官所编撰。”
“到底怎么回事!”
最后一句话,唐太宗李世民声音高了很多,显然已经隐隐有些动怒了!
魏王李泰顿时脸色微变,手掌心出浮现出细微的汗珠。
这两套史书都是太子府属官所编撰的?
太子府的人怎么可能有这般能力?
如果说,太子府官员确实有这般能耐的话,那么对方是否是故意制作了两套史书,然后故意放到他房间前,算到他会上交。
然后,从而诬陷他?
这一刻,魏王李泰什么都明白了,也清楚了其中原由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有些后悔未曾听从苏勖的话,现在麻烦彻底大了。
但魏王并没有特别慌,而是依旧沉住气,道:
“父皇,儿臣并不明白太子此话是何意思。”
“什么叫做太子府编撰出了两套史书,然后丢失一套,太子的意思是,我魏王府上交的史书,是盗窃太子府的?”
“有何证据,何以证明?”
“并且,太子府内从未招揽学士,属官数量也远远不及我魏王府,何以证明你太子府有能力,编撰史书?”
此时此刻,只能和李承乾对峙!
对方陷害自己,自己就要将脏水泼到李承乾头上。
太子敢于诬陷他,他未尝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诬陷太子,就言称是太子府盗窃了他魏王府所编撰的史书!
反正目前太子府的士子力量完全不如魏王府,魏王府确实是有这个能力编撰出合格的史书的,但反观太子府,却没有这个能力。
群臣此时皆默不作声,实际上他们哪怕都是老臣了,久经官场,此时也一头雾水,分不清这史书到底是哪个府编撰了。
也分不清楚,到底是太子还是魏王,在欺骗陛下。
太子李承乾没有理会魏王李泰,也没有选择何其对峙,而是看向唐太宗李世民,继续道:
“父皇,儿臣可证明此物,为太子府属官所编撰!”
“这些史书每一册最后一页,儿臣皆用鲜卑族的特制物品装潢,每本书最后一页都有四排相同的轮子,轮子上共有八个方块。”
“八个方块,上面分别书写着‘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字,必须扭动轮子,符合正确的四个字后,最后一页装潢才能开启。”
“而这装潢内部,刻有儿臣太子宫太子印玺!”
说到这,太子李承乾看向李泰,露出玩味笑容道:
“敢问魏王殿下,既然这些史书是魏王府编撰,那么魏王可知开启最后一页装潢处的四个字,是哪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