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皇朱元璋,未来的庙号是明太祖,这个他已经通过陆煊知晓了,但明成祖是什么意思?
老四,成‘祖’了?
一般来说,‘祖’是始祖、开端、源头的意思,在庙号的使用惯例中,开国皇帝大多被称为‘祖’,父皇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建立了新的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父皇的庙号为‘太祖’,被后世称为‘明太祖’,显得很合情合理。
但一个朝代,怎么出现了两个祖,大明王朝又不是老四建立的,他怎么好意思厚着脸皮成祖了?
成何体统?
倒反天罡!
父皇知晓的话岂不是要被活活气死?
历史上何曾出现过一朝两位‘祖’的情况?
除了北魏世祖拓跋焘,元世祖忽必烈这两个特殊情况之外,再也没有这种情况,凡为以‘祖’为庙号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开国皇帝,如商太祖成汤、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等。
老四就算未来再有功绩,也不能被称之为祖吧,有些过分了,这件事情他必须好好问问陆师,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后人擅自改动的,还是老四的想法。
如果是老四临死前下令庙号定为‘祖’的,等他回到明朝,看他怎么收拾朱棣!
“我教给你的万历年间火器,是明朝中后期在仿制西方火器的同时,进行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新型火器,比如这张图片中的迅雷铳、连子铳等;迅雷铳是一种多管火铳,可以连续发射,提高了射击的频率和威力;连子铳则是一种早期的连发枪,具有较高的实战价值。。。”
陆煊没有注意到朱标的脸色变化,花费了足足半个小时的时间,他总算收集完万历年间的火器资料,并且很是详细的给朱标打印了出来。
朱标捧起厚厚的一沓纸,向陆煊行了一礼,然后忍不住问道:
“陆师,老四最后的庙号是祖,怎么回事?”
陆煊闻言,想到古人对于这庙号,还是很看重的。
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世守成之君称“宗”。
朱棣虽然功绩卓越,但毕竟不是开国皇帝,改庙号为“成祖”有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庙号规则,确实不成体统。
难怪朱标会发问,甚至有些生气。
“朱棣一脉中有个皇帝,嘉靖帝,其是藩王继位的,因此他为了抬高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所以将朱棣的庙号‘明太宗’,改为‘明成祖’,将其与明太祖朱元璋并成为‘祖’,以此来强调自己继位的‘正统性。’
“毕竟,朱棣就是藩王继位的,将朱棣改为‘祖’,嘉靖也是藩王继位的,这样就显得合法正统很多。”
嘉靖皇帝心术很是很厉害的,那个时候的嘉靖皇帝岁数还不大,就能想到这么一招。
并且,其身边并没有能臣帮助,出谋划策。
“是这样啊。”
原来是自己错怪老四了。
随即,他再次向陆煊行了个礼,笑道:“陆师,等下次我给你带来一些真正的好东西,贵重的物品。”
既然这些瓷器在后世并不是很贵重,那他就带些金子吧。
想来肯定比瓷器值钱。
一件瓷器能值半个‘小目标’,他带几百金子,岂不是能值几百个小目标?
陆师到时候肯定会感到开心的。
闻言陆煊双眼也不由的亮了亮,明洪武年间的瓷器已经如此珍贵了,一件价值一套四合院了,而朱标要给自己带来更好的东西。
会是什么呢?
朱标手刚准备触碰玉佩离开,院落外就听到砰砰的声音响起。
方才陆煊和朱标进屋,陆煊随手把院门关上了,这也是他的习惯了,主要是怕狗进来,弄乱屋子。
敲门的声音砰砰砰的,像是要抄家一样,肯定不是扶苏,陆煊皱起眉头前去开门,看看是刘据还是李承乾,如果不拿点好东西来,还这么敲门的话,他可就要撵人了!
刚刚打开门,陆煊见到了李承乾,然后扫了扫李承乾怀中的一幅字,紧皱的眉头立刻舒展开来,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
“原来是承乾啊,快快进来坐。”
陆煊伸手,李承乾以为陆师是要施展他们古人的礼仪,邀请他入内,接着他就见到自己怀中的字唰的一下消失了。
“这就是王羲之的字?”
陆煊轻轻将这幅字打开,他本人是不懂书法的,也没有所谓的书法爱好,看了看,没有看出来什么名堂。
“王羲之的字,目前大唐仅有一幅真迹,父皇很是重视,我想弄到很难。”
“不过这幅字,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字,其临摹王曦之字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字,在大唐依旧是珍宝。”
李承乾看着陆煊很喜欢的样子,说道。
此物,在太子宫内也算是重宝了。
王羲之的字,又称‘王字’,历朝历代都备受欢迎,他能获得一幅王献之临摹其父亲的字,也已经很不错了。
这还是昔日母后送给他的,父皇的那副兰亭序真迹,他是弄不到了。
不过,也只是现在弄不到而已。
等他继位后,父皇的王羲之真迹,不就成他的了?
到时候在拿来送给陆师。
“嗯,虽然不是王羲之的字,但依然有收藏价值。”
陆煊决定放起来,为自己以后的博物馆充当门面。
估计等下次刘据来的话,他的钱也就足够了,秦、唐、汉、明四朝中,汉朝的金产量是最多的,抛开文物不谈,刘据无疑是这四个太子中最有钱的一个。
朱标见李承乾来了,没有立刻离去,大明火器发展的事情并不急,不如留在这里,听听李承乾和陆师的交谈。
他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毕竟自己身为明朝人,也了解秦朝历史。
除此之外,朱标可是第一次和李承乾同时出现在陆煊家中,自然也有些好奇,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跛脚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陆煊扫了两人一眼,让两个先互相认识认识,熟悉一下,然后看向李承乾道:
“陷害魏王府的事情已经成功了,唐太宗李世民对于魏王府有何惩罚?”
“为何,我隐约感觉到,即使你先后提出府兵制度改革方案、上交撰写好的史书、十部乐,唐太宗依旧偏袒魏王?”
陆煊有些疑惑,他知晓最近唐朝发生的部分事情,即李承乾陷害李泰,还有上交十部乐的事情。
这些他通过【超时空史记】都知晓了。
但李泰那边的事情,未曾出现在【超时空史记】上,他的【超时空史记】,只会记载太子们的各种事件。
闻言,太子李承乾脸色有些低沉,他或许只有都陆师这里,才能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在宫内,他无时无刻都要注意自己的面容表情,不露出任何错误。
陆师远在后世,都能察觉到,父皇依旧在偏袒魏王。
“是这样的。。。。。。”李承乾将所有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将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偏袒的每个细节都给陆煊捋了个清清楚楚。
陆煊人在后世,不是当事人,自然无法知道当时的细节。
“偏袒的确实明显,你的父皇是效仿当年唐高祖李渊,制衡你与魏王的力量。”
“他怕太子府的力量太强,从而击溃魏王府。”
陆煊给出自己的结论道。
一旦太子府力量太强的话,那么对付魏王府就轻松很多,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只要能抓住魏王府官员或者魏王犯下错误的机会,庞大的官员力量下,会瞬间击垮魏王。
只有两股力量有着一定的制衡能力才行。
“我知道,对于父皇我已经彻底心冷了,说实话若是当年我还跛脚的时候,父皇直接废掉我,让李泰为太子,然后令我去偏远州地当个藩王,我都不会如此恨他。”
“父皇既让我当这个太子,又给魏王李泰夺嫡的希望,又让我产生太子被夺的危机感,他没有能力解决这种事情,只能继续制衡,使得我们兄弟两个越来越仇视对方,弄到今天这种地步,完全是父皇的错。”
“我恨他。”
李承乾将自己的心里话全部说了出来,然后他继续道:
“陆师,我现在想知道接下来的历史走向。”
“对了,我还挺好奇一件事情,陆师你也没和我说,父皇之后是谁继承的皇位,李泰么?未来大唐的皇帝怎么样?”
李承乾刚刚问完,陆煊这边刚想说是李治,朱标眼珠子一转,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道:
“承乾兄,你现在所处的时间是哪一年?是否是贞观十一年之前?”
“这一年可发生了件了不得的事情!贞观十一年,武曌入宫为妃!你别小看这个武曌,最后她可当了皇帝!古往今来唯一一位女皇帝!”
朱标记得历史上武则天可杀了不少李唐宗室的人,立刻好心提醒道。
李承乾傻了。
什么情况,他大唐出了一位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