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群臣共同死谏唐太宗 反天了(1 / 2)

🎁美女直播

朝堂陷入良久的寂静之中。

文武百官们虽然极力控制自己的神情面色,但还是不由自主的感到惊讶、意外,纷纷忍不住看向位列于朝堂中心的太子李承乾。

夭寿!太子这胆子也太大了。

谏言也就谏言吧,搬出如此多的历史典故,引经据典,这就有些过分了。

其实,陛下也仅仅是修建一座宫殿而已,贞观朝目前国库还算充足,修建宫殿远远不会严重到如此地步,太子殿下引经据典,又是秦皇汉武,又是隋炀帝的,这不就是在暗骂陛下昏庸么?

秦始皇、汉武帝,也算做出了许多的功绩,但他们向来都是大权独握,基本上不会听臣子的谏言,至于修建宫殿之类的,他们岂能会如同陛下这般,咨询臣子的意见?

陛下仅仅修建一座‘飞山宫’而已,就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了?

一座宫殿,会导致民怨沸腾,国势日衰,劳民伤财,天下大乱,社稷倾覆?

太子所说的话,确实有些严重了。

魏王李泰在旁神色不动,却看了个热闹,心中不由得窃喜,大哥李承乾这是刚得意了两日,就开始骄横了,父皇仅仅是修建一座飞山宫而已,大哥将其比喻成暴君秦始皇的阿房宫。

就简直就是在骂父皇了,父皇岂能不怒?

原本他还担心呢,他认为太子李承乾出列,会如同他般,赞扬父皇,这样势必会让父皇对于太子也增加一些好感。

但现在看来,他的想法完全是多余了,自己这个对手,前些时日处处压制自己,完全是运气罢了,其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文武百官们,皆心神微震,他们能够明显看出来,陛下为了修建这飞山宫,做出了一些努力,特意选在今天这个日子,新年第一次朝会上提出,就是想让所有的臣子们同意,特别是魏征也同意此事。

而太子说出如此之话,陛下可能真的要动怒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微微低下了头,默不作声,魏征说出这一席话,陛下都有可能生气,更何况是太子了。

现在只希望,魏征这个老东西不要这个时候站出来火上浇油,不然麻烦就真的大了,陛下必然震怒!

但,谁知道魏征是什么想法呢,他已经将自己彻底认为是一个谏臣了,他才不管陛下是否生气震怒,只要他觉得不妥,就出来谏言。

并且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事情,据说长孙皇后身体恢复了不少,甚至已经能独立正常活动了,这就代表着魏征敢于继续谏言了。

有长孙皇后在,魏征不用担心自己因谏言,从而导致陛下震怒,当场将他罢免官职或者杀掉!

唐太宗李世民脸色渐渐不好看了起来,他凝视着下方的李承乾。

好啊,好啊。

他这个老子,修建个宫殿,当儿子的先反对了?

从他继位到现在,才修建了几座?

不过是一座宫殿而已,太子李承乾却说他修建这座宫殿,很有可能祸国殃民,甚至容易成为亡国之君!

岂有此理!!

唐太宗李世民刚想说什么,但见此时,侍中魏征面容肃然,淡声道:

“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言有理!”

“若陛下修建宫殿,势必加重百姓负担,宫殿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目前我贞观朝,虽历经高祖皇帝武德一朝治理,但国家依旧刚从隋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数量尚未完全恢复到较高水平;此时征调百姓参与宫殿建设,会使许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被迫离开土地和生产活动,去从事繁重的建筑工作,这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用产量下降,还会让百姓家庭的收入减少,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历史上,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等大型建筑工程,就曾大量征调民夫,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陛下难道不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吗?”

魏征面色严肃,毫无惧意,若是以往他今日也就简单说两句。

但他了解到了一个情况。

长孙皇后的身体恢复了。

有这样一个贤明的皇后,能劝得动的皇后,他还怕什么?

他必须继续尽自己身为忠臣的本分!

同时,他也清楚,无论自己的话说的如何难听,陛下也绝对不会杀了他,‘君听臣谏’这出戏码演了这么多年了,他和陛下心中都清楚,为何要演。

不就是要给后世,留下一个圣君忠臣的印象么?

让后世人赞扬!

演了这么多年,就因为一个区区的‘飞山宫’,陛下就演不下去了?

陛下是一个很能容忍的人,具备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优良品质,其中‘容忍’这一点,陛下远远超过任何人,被太子李建成压制多年,陛下表面上在高祖皇帝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念,在加上有长孙皇后的劝谏,魏征可以保证,今日自己绝对无事。

唐太宗李世民依旧没有说话,眼神越来越冷。

好好好,一个飞山宫,就让李承乾和魏征认为,是当年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

一个飞山宫,就能让大量百姓没有时间耕种土地,让天下大乱!

他就因为这么一个飞山宫,就成昏君、暴君了!

唐太宗李世民本以为,魏征说了这么多,已经差不多了,却没有想到,魏征并未就此罢休,而是声音继续响起:

“陛下,宫殿建设需要大量的钱财投入,包括建筑材料的采购、工匠的薪酬等,之前权万纪上书言事,两地盛产大量白银,希望陛下开采,陛下却拒绝此事情;若当初陛下同意此事,那么修建飞山宫也确实有足够的钱财,不会动摇百姓根本。”

“可,昔日陛下未曾同意这件事情,那么修建飞山宫,则需要大量钱财,钱从何处来?大唐连年征战,统御周围诸小国,改革府兵制度、修史书,各个地方都需要钱,每一两钱都有其作用。”

“所以修建飞山宫,势必需要暂时增加百姓的赋税;而增加百姓税收,这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乱、生活尚未完全稳定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百姓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而陷入贫困甚至破产的境地,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唐太宗额头隐隐浮现出青筋,即将暴跳!

他怎么为了修建飞山宫,增加百姓税收?

魏征此话,完全是无中生有!

是魏征单方面认为他会如此做,目前大唐财库确实不充足,但他认为建造个宫殿,还是没有问题的,他怎么可能增加百姓税收?

魏征这老东西,不想活了是吧,如此斥责辱骂他!

还提权万纪的事情,权万纪没有给他提供有才之士,反而就提供钱财,他不用这两地的白银有错么?

现在魏征,反倒怪起来他了?

不过想想也是,如果当初他采用了权万纪的建议,那么这两地的白银加起来,完全足够修建飞山宫了,也不至于今天太子和魏征同时谏言!

唉,悔不当初了,他为何当时要装出圣君样子呢?

众多大臣此时的头颅,已经越来越低。

目光都能看到自己的脚尖。

魏征是真的不怕死啊。

这般谏言!

但其实,魏征所说的确实有道理,陛下若是修建飞山宫,所需要的人力财力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帝王注重颜面,修建的宫殿必须做到最好、完美。

而陛下即位之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与民休息。

如果开始修建这种大型宫殿,这种行为与陛下前期所倡导的理念相悖,会让臣民对他的治国理念产生怀疑,认为他不再坚守初心,从而影响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和形象。

现在,已经有官员不满了,朝堂上类似魏征的正直官员,是有很多的,只是大部分没有魏征的胆子大,敢于谏言,没有魏征的官职高,位列侍中。

若陛下真的违背初衷,修建飞山宫这种大型宫殿的话,朝廷中其他的官员即使不敢站出来说什么,但心中也会对于此事提反对意见。

若陛下就此屈服,决定不修建宫殿的话。

那么一切安好,所有人都会认为陛下是圣明的君王。

而若是陛下坚持己见的话,必然会引发君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朝廷内部的稳定;甚至,一些官员可能会因为对修建宫殿的决策不满,而对朝廷的治理产生消极态度,影响朝廷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这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正是因为有魏征此人为表率,目前朝堂上不怕死的正直官员,很多很多。

这些人,无异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根本不怕死,甚至希望陛下因为某些事情而处罚、甚至杀死他们,那样他们就可以青史留名了。

他们的后裔,也会因此得到无形的好处,后世的帝王谁不喜欢忠臣的后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