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新型火器砰砰朱元璋的震撼(1 / 2)

🎁美女直播

陆煊说完这些后,看向李承乾,李承乾自己则陷入了思索之中,亲自去送几位皇弟,到各自的藩地就任么?

让他将演技打磨的好一点,这个有些难啊,他怕到时候自己根本哭不出来。

“哭不出来,就掐自己大腿!”

李承乾心中自语,反正陆师让他去做的事情,总是没错的,表演一下吧,虽然对于他来说有些困难,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皇位。

“陆师,我知晓了,不过我的皇弟李恪,我总感觉其性情还不如魏王李泰,他比较喜欢游猎,喜娱事,总是有些不务正业的样子。”

说到这里,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为何他知道李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就是因为原本他和李恪是同一种人,甚至小的时候他和李恪的关系还很好。

“李恪未来,恐怕未必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助力。”

通过对于李恪性格的分析,李承乾能够感觉到,自己这个皇子大概率是个性格摇摆不定的人,并且其也相当于个纨绔了,自己这个皇弟,真的能够帮助自己么?

陆煊闻言,目光闪烁。

他记得,现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喜欢声称‘唐太宗的诸多子嗣中,李恪最适合继承皇位的’。

这种话,可以当做无稽之谈。

不过也不能说绝对,在贞观十二年前,李恪完完全全可以称作是一个普通,甚至略微差劲的皇子。

想到这里,陆煊道:“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情的发生,贞观十二年之前,李恪确实对你而言无法提供什么帮助,因为这时的李恪,并没有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而贞观十一年、十二年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恪发生了改变。”

“嗯,这件事情你也可以参与一下。”

陆煊知道,在贞观十年初期,唐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重置封国方式,长久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因此,其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全部世袭封建。

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但是却没有赴任,贞观十一年,李恪拜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同年赴任。

也就是这一年,李恪即使到了自己的藩地,依旧未能养成一个良好品德,他因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而被御史柳范弹劾。

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

这次免职,还留下一段太宗纳谏的佳话轶事。

谁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根据李承乾每次带来的大唐消息,历史上唐太宗也确实是个能够容纳谏言的人。

李恪此次犯错,唐太宗宠溺李恪,所以就对侍臣说:

“权万纪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他的过错,罪当该死。”

无辜的权万纪背锅了,毕竟权万纪也不能时时刻刻的陪在李恪身边啊,而且皇子损坏庄稼,因为这件事情,处死权万纪,怎么看,都感觉不讲道理。

按照这么说的话,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辅佐当初的秦王李世民造反成功,岂不是这些人也没能纠正李世民的过错,这些人是不是也该全部弄死?

造反的罪过,难道没有损坏庄稼大么?

当时,还真的有人就这么谏言了,同样属于魏征、马周、王珪这一类的谏臣,只见柳范进谏道:

“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怎么能独独怪罪权万纪?”

唐太宗随即大怒,拂袖进入内殿。

过了很久,单独召见柳范道:“你为什么要犯颜指责我?”

柳范回答:“我听说人主圣明臣子正直。陛下仁德圣明,我不敢不尽自己愚钝的正直。”

太宗这才打消了怒气。

通过这件事,唐太宗作为一个舐犊情深的慈父,天然的人情流态,鲜活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在陆煊看来,这完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又一场‘作秀’,每次都装作大怒的样子,然后在私下见这些臣子,听取谏言。

如果不是作秀的话,这种事情会记录在史书上?

可以说,现在有很多证据和史料表明,唐太宗对于唐朝初期的历史有着明显、且重大的修改,所以说完全可以看做这是一场作秀!

不过,这次免官的时间并不长,贞观十二年,李恪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将要出发赴任时,唐太宗李世民写信告诫他:

“我作为一国的君主,统治百姓;而你因为是我的儿子而地位显赫,让你作为屏藩保卫国家;你要勉励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学习河间献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苍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这样才能使国家像磐石一样坚固,永远做到宗室连成卫国,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你应该自励自勉,日日长进;你将要离开我的身边,十分伤心恋恋不舍;想送你些珍贵的玩赏物品,又怕助长你的骄傲与奢侈,所以告诫你这些话,作为父亲的教诲。”

也就是因为这封《诫子书》的作用,李恪学会自我克制,此后史书上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罢官免职的记载。

不仅如此,李恪敬畏权万纪的刚直而善纳其言,连太宗都啧啧称奇,以为此乃权万纪的一大政绩。

所以,根据这件事情,陆煊对于李承乾的担心,并没有放在心上,李恪日后绝对能够成为李承乾的主要助力。

“你查看一下这则资料,到时候李恪游猎过度,被柳范弹劾后,唐太宗准备下令处死权万纪时,你及时出现,就如此谏言唐太宗。”

“刷一刷李恪、权万纪、柳范三人的好感度;对了,如此的话未来李恪不再犯下任何错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品质变好了之后,或许能想到你当初的谏言,这无疑对你也是一件好事,能够让你这位皇弟李恪,从心中更加感激你自己。”

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做一做文章。

这是陆煊的想法。

看似这不过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但得益于后世人的先知先觉能力,为何不可以将‘柳范’的功,让李承乾夺走?

对于柳范这种谏臣来说,也不会缺什么。

况且,未来李承乾继承皇位,自然会对柳范这种谏臣重用的,而且柳范活的也足够长,他的女儿未来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婕妤。

“好。”李承乾将这些都记在了心里,这次来到后世,再次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甚至,之前自己从陆师这里获得的信息,还没有使用呢,比如贞观十一年初,房玄龄等大臣制定的新律令,由于年关刚过,然后又加上他谏言的事情,他一直没有机会上书。

不过,父皇还没有令房玄龄等大臣制定新的律法呢,也不算太急。

“陆师,那我就先回去了。”李承乾道。

见李承乾要离开,陆煊想了想,立刻道:“既然来都来了,把这件事情也做了。”

“也该打击打击魏王府的属官了。”

目前来看,李承乾确实处处占据优势。

但,唐太宗李世民依旧采用的制衡方法,也就是如昔日的唐高祖李渊对待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般,不断的提高两个皇子的力量。

这种方法,对于李承乾有着好处,但同样有着危险。

他,身处于后世。

并且古代与现代的时间流速不同,因此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例如魏王李泰效仿昔日的秦王李世民般,行玄武门之变这种事情,他可以说任何帮助都无法提供。

所以,要提前做好打击魏王李泰势力的准备,在提升太子李承乾力量的同时,削弱魏王李泰的力量,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差距是非常恐怖的。

并且,第一个打击的人,陆煊已经想好了。

岑文本!

贞观时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中,看起来仅仅有房遗爱、苏勖、杜荷等,这些‘小人物’出谋划策,其实真正的水很深,其中牵扯到了许多朝堂大官的争斗。

而岑文本,就是其中一人。

岑文本在李泰夺嫡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年少时就因文才出众而声名鹊起,十四岁时为父申冤,展现出非凡的辩才,从此知名;后来,岑文本凭借良好的品行与卓越才华得到赏识重用。

贞观元年,他因撰写《藉田》《三元颂》两篇文章,辞藻精致,得到大将军李靖赏识,被推荐给唐太宗,随即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在李泰夺嫡期间,岑文本力陈嫡庶的区别,劝皇子们崇尚节俭,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许和奖赏,并纠正魏王李泰的不检点行为,使得魏王李泰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表现的越来越好。

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

魏王李泰与太子李承乾夺嫡期间,魏王李泰宠冠诸王,大修宅第,岑文本以为奢侈之风不可长,便上疏极力说明倡导节俭的重要意义,对魏王李泰的奢侈挥霍要有所抑制,唐太宗称赞他的意见,遂赐帛三百段。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真的是看不惯么?若是单纯看这件事情的话,或许看起来,他像是在打压魏王李泰,而支持太子李承乾。

但,却不仅仅是表面上那么简单,随着后来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后,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准备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了,可岑文本等大臣,依旧极力劝谏唐太宗李世民册立魏王李泰为太子。

将这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能够明显的看出,其实早在魏王夺嫡的这期间,岑文本看似没有参与到夺嫡之争,但已经产生了不少的作用。

这种老臣,很是精明的让自己处身于一切事外,然后暗中帮助魏王李泰,若是最后唐太宗选择皇子册立太子的过程中,他选择采用岑文本等重臣的建议呢?

那么,历史将发生改变,未来继位的将不再是唐高宗李治。

若非有着长孙无忌支持的话,或许岑文本真的成功了。

想了想,陆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