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魏王李泰的危机感效仿当年父皇打造文学馆(1 / 2)

🎁美女直播

“恪弟。。。”

“治弟。。。”

“慎弟。。。”

太子李承乾的脚步很快,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双眼赤红,不用仔细观察,都能明显发现,李承乾的眼睛都已经肿了,像是因为长时间流泪而哭肿的。

他神色哀伤,满是愁容,涕泪横流,脚步越发发颤。

随着李承乾来到这里,唐太宗李世民,李恪、李治、李慎四人都脸色顿了顿,不明白太子弄这一出,是干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不由自主的看了太子李承乾一眼,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李承乾那哭肿的眼睛,泛红的眼丝都能看到,他这个儿子怎么了,和其他的弟弟感情这么深么?

难道说,太子昨天晚上,自己哭了一夜?

才哭成这个样子?

原来,太子和兄弟们的感情如此之深。

那,对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他也要重新考虑考虑了,如果李承乾和兄弟们的感情很好的话,其上位后是否能够宽容对待魏王李泰?

也不说让魏王李泰继续保留爵位封地了,毕竟自己百年以后,说话也不算数了,只要那个时候,太子李承乾能让李泰活着就行了。

今日,三个皇子离开宫内,没想到太子李承乾的反应如此剧烈。

反观魏王李泰,似乎都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恪弟,为兄舍不得你啊,但你也该出镇封地了,你身为大唐的皇子,如今前往安州就任,当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安州乃国家之要地,你需尽心尽力守护一方,为国家的安定贡献力量。”

“你性格直率,为兄既欣赏你的这份果敢,又担忧你行事过于冲动;到了安州,凡事要深思熟虑,切不可意气用事,以免给自己和朝堂带来麻烦。”

“要尊重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与他们和谐相处,共同治理好地方,安州之地,官员百姓皆为大唐子民,你要以礼相待,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不可仗着皇子身份傲慢无礼。”

太子李承乾说了很多很多,吴王李恪此时脸色原本是有些疑惑的,但渐渐的,也明白了什么。

自己这位太子兄长,或许确实在关心自己吧。

毕竟,有时候皇子和皇子之间的身份,差距也是很大的,最受恩宠的无疑就是魏王李泰了,而大哥李承乾因为是太子的原因,地位上自然高出去很多。

有一个自古就已经存在的道理,那就是‘我比你地位高,我就无需在意你的想法和感受,我无需为你考虑’。

吴王李恪今年十八岁,并且在宫内受到教导多年,再加上其身份特殊的原因,虽然他性格依旧顽劣,但大部分道理他都懂得,无论太子李承乾今日来送他和两位弟弟,以及说出这些话出于什么目的,对方都把自己放在了心上。

因为,李承乾的地位远远比他高,根本不用亲自来送他离开。

还是来送了。

无论对方有着何种目的,都证明了李承乾将他放在了眼里、放在了心上,把他当亲弟弟。

反观魏王李泰,怎么没有来呢?

其实,他和大哥李承乾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小的时候他们两个都算是性情很顽劣的孩子,只是随着他们两人年纪渐渐有些大了,有了自己的困扰,关系越来越淡。

大哥李承乾自然是因为天生足疾、父皇不喜、李泰夺势而导致的,他则是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其他兄长姊妹大部分都不愿意和自己有接触。

“多谢皇兄之言,弟,谨记在心!”

吴王李恪恭声行礼道。

太子李承乾见状颔首,然后又看向李治和李慎,叮嘱道:“治弟,你的身体不好,身子骨太过柔弱了,平常一定要注意饮食。。。”

“慎弟,我听说你很喜欢蛐蛐,但不可太过于喜好此物,最终玩物丧志,当然,你现在还小,适当玩玩也是可以的。。。。”

身为长兄,太子李承乾说了很多很多,其实他的弟弟妹妹太多了,即使他们之间是兄弟,他也不是很了解这几个弟弟的情况。

有的信息,他还是从后世陆师那里得知的,比如原本李恪性情顽劣,后面才变好的;比如李慎喜欢玩蛐蛐之类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旁,一直没有说话,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大业十一年八月,隋炀帝出塞北巡,突厥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进行攻击,炀帝提前得到消息急返雁门,命齐王杨暕率后军防守崞县。

突厥始毕可汗率军进攻雁门,雁门郡四十一城被突厥军攻占三十九城,只剩雁门、崞县两地,隋炀帝被重兵包围在雁门城内。

当时形势十分危急,雁门守军仅仅一万七千人人,粮草也仅够维持二十天,隋炀帝亲自巡视部队,用高官重赏来激励士卒,并保证以后不再对高丽用兵,隋军士气大增,奋勇抵抗。

然后,隋炀帝下令,四方来援。

遥想当年,他仅仅十七岁,就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救援的军队中,当时的兄长李建成就像如今的太子李承乾般,这番相送他的,大哥当时的眼眶也哭红了,担心自己一去不返。

唉。。。

良久后,唐太宗李世民心中长叹,若是不出身于帝王之家,他和大哥、元吉,何至于兵戎相见,现如今他的两个儿子又何至于会争锋到这种地步?

像太子这样,出身于帝王家,还惦记着弟弟们的,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