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做出了决定,既然有最为省事的办法,能够化解魏王李泰修建文学馆所带来的力量提升,他自然要动用。
希望,后世能够流传下来魏王李泰编撰的书籍,这样他就有应付此事的办法了。
今日无事,李承乾想了想,随即触碰玉佩,身形缓缓消失在原地。
后世,陆煊正在查看着自己抖茵板块上的【超时空史记】,这段时间各个朝代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跟他所想的一样,想要获得奖励,分别要在1%,3%,5%,10%这几个节点,才能够获得,目前其他三位太子虽然继承皇位的几率都增加了不少,可却还没有达到下一个抽取奖励的几率节点。
只有李承乾,这边已经达到了13%,他能够抽取一次奖励。
随着陆煊抽取,一枚红绿相间色的玉佩浮现在陆煊的面前,陆煊感觉很是神奇,毕竟这对于他一个后世人来说,能见到这一幕,不被吓到已经不错了。
但想一想,他连古代的太子都能见到,甚至和他们交谈的有来有回,也就没有那么的大惊小怪。
查看了一下这块红绿相间颜色的玉佩,陆煊陷入沉思。
或许,有些作用吧。
首先,这枚玉佩分为红色和绿色,并且能够从中间分开,而其拥有的能力很简单,能够让古人来到后世。
但,却有一定的限制。
红色玉佩,能让女性古人来到后世;绿色玉佩,能让男性古人来到后世,而这两位古人,必须是普通人,即没有任何的官职爵位。
想了想,陆煊感觉用处不大,因为此时四个朝代的太子们,所参与的各种事情,所涉及的各种事件,都是在和大大小小的官员交往,普通人根本触及不到这种斗争中来,这玉佩有什么用?
“或许,在其他方面能有些作用,比如交给扶苏,让扶苏把项羽带到后世来?”
陆煊想到这里,顿时摇了摇头,他可不是很欢迎项羽来,毕竟这么一个大汉,来到后世能帮他干什么?以自己的身子骨,可打不过项羽,再一两句话给人家说生气了。
再说了,扶苏既然有能力,利用这块玉佩将项羽带到后世来,那自然也有能力将项羽给杀掉,又为何费尽心思的把项羽带到后世?
暂时看起来,这块玉佩作用不大。
嗯,项羽虽然带不来,把虞姬带来似乎也不错的嘛。
总之,陆煊的想法是,还是等到太子们陆续来到他这里后,将玉佩的作用告诉各个太子们,若是他们遇到的了困难需要这块玉佩,直接交给他们就好。
“时间飞快啊,我这里过去半个月了,各个太子们那边,应该已经过去三四个月了吧。”
陆煊感觉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刷刷抖茵,玩玩游戏,制作制作短视频,当然,目前对于他来说,制作短视频已经相当于一个爱好了。
按照时间来算,各个朝代过完年后,现在都已经是年初三四月份了,这么一想的话时间确实过的挺快的,好处是自己完全可以利用各个朝代时间流速过快这一点,帮助太子们尽快解决麻烦。
不然,若是古代与后世时间流速相同的话,就拿朱标来说,他还有十二年才死呢,那个时候自己都三十多岁了,哪有精力帮助朱标解决问题了。
心中思索这些的同时,陆煊听到了敲门声,久违的敲门声让陆煊心情活跃了很多,确实很久没有见到诸位太子了。
“忘了装密码门锁了,这样太子们下次来,就不用我给开门了。”
陆煊心中自语,缓步过去,将院门打开。
门刚打开,陆煊就见到了扶苏和李承乾两人。
“有段时间没见了,进来坐吧。”
陆煊早就猜到应该是扶苏和李承乾这两个家伙了,目前刘据和朱标那边,各自有大事要忙。
首先就是刘据了,其这么长时间没来,估计是之前自己给他的谋划成功了,刘据现在正忙着调兵遣将,攻打赵国呢。
朱标那边,大量的明清时代火器图纸都交给了他,估计要等到朱标将各种火器全部制造出来,然后才会来到这里,听候他的下一步安排。
三人进入屋内,扶苏和李承乾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即李承乾道:“扶苏兄,我的事情有些急。。。”
扶苏这边其实也很急,因为他那边的事情很多,既要负责岭南地区治疗瘟疫疾病药物的供给,又要主持两道特大工程的修建,还有隐藏在秦国境内的六国贵族,不过既然李承乾提了,扶苏就让李承乾先说。
只见李承乾看向陆煊,道:
“陆师,目前我那边,魏王李泰已经请命父皇,修建文学馆,父皇已经同意了。”
“之前,李泰提出修建文学馆的要求,已经有两次了,父皇都选择了拒绝;而这次同意,很明显是提升魏王府的力量,从而压制我太子府,父皇太过于偏袒了,我不想坐视魏王府的力量不断提升。”
“此次来,我想知道魏王李泰编撰了何种书籍,此书是否流传到了后世?若是流传到了的话。。。”
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陆煊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想要一份《括地志》嘛。
之前四个朝代的史书,看来李承乾利用的很满意啊,已经知道该如何寻找捷径了。
不过,《括地志》是否流传了下来,他还真的不清楚,陆煊查了一下资料,随即道:
“可惜,《括地志》原著没有流传下来;其原书大约在宋代亡佚。”
听到这话,李承乾脸色不由得微微一顿,有些失望,他这个办法看来是没有用了,若是魏王李泰借助编撰《括地志》这个机会,源源不断的为魏王府招揽人才,那太子府的压力将会很大。
“我话还没有说完。”看着李承乾失落的样子,陆煊不由得笑道:
“虽然《括地志》并没有流传下来,不过,后世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辑录;从清代开始,不断有学者将散见于各书的《括地志》内容进行搜集、整理;最早的辑本是清嘉庆二年孙星衍所编的八卷本《魏王泰括地志》;后来又有王谟辑成的两卷本《魏王泰括地志》;嗯,我们现代亦然有学者编撰了《括地志新辑》六卷,以及《括地志辑校》四卷,这些都是目前所见内容较为完整的辑本,不过依旧与原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的规模相比,相差甚远,且皆为断章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