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建立火器学校让大明的科技领先全世界(2 / 2)

🎁美女直播

陆煊说完这些,朱标终于明白了。

没想到,锦衣卫未来甚至还会成为一个不小的毒瘤。

真的是,万事万物,有利必有弊。

那就依陆师的指点,回去就立刻向父皇提议,设立锦衣卫部门,同时这些锦衣卫,必须由神机营训练而出,他要独自掌管整个锦衣卫。

“锦衣卫的事情解决了,我倒是还发现了一件事情,能对你提供很大的帮助。”

“并且,能够让整个明朝,领先于全世界。”

陆煊搜索资料后,发现了一件事情。

明朝初期,有个叫做刘仲质的人。

刘仲质,生卒年月不清楚,字文质,是江西分宜人。

洪武初年,他以宜春训导的身份被举荐到京城,被提拔为翰林典籍,奉命校正《春秋本末》;洪武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破格提拔为礼部尚书,与儒臣一起制定释奠礼,颁布到全国的学校。

他订立了十二条学规,加上皇帝钦定的九条,作为师法颁布赏赐;又奉命把刘向的《说苑》《新序》颁发到学校,让学生们讲读。

十一月十三日朱元璋设立殿阁学士,把刘仲质改任为华盖殿大学士;刘仲质为人稳重踏实,广泛通晓经史,文章风格典雅,常常符合皇帝的心意。后来因为犯事被贬为监察御史,因年老退休,之后就没有记载了。

这个人,对于明朝以及后世的影响很大,也是他所提议,使得明朝初期大力发展教育,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学校。

有官办的府学、州学、县学等地方学校;这些学校由朝廷出资兴办和管理,主要教授儒家经典等内容,为国家培养人才。

学生通过在这些学校的学习,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还有一些民间的私塾、义学等;私塾通常由私人教师设立,招收学生进行教学;义学则往往由地方乡绅或慈善人士出资兴办,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在这个刘仲质的申请、提议之下,明朝初期对学校教育非常重视,通过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此时,陆煊的想法是,在既定的学校中,由太朱标提出,增加火器课程。

这,足以改变整个世界,让大明朝的火器、科技一直领先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同时这些从火器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将未来成为朱标的得力助手。

学校中开展火器课程,会培养出一批对火器原理、操作和战术运用有更深入理解的军事人才后备军。

这些人未来进入军队后,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改进火器,提高明军整体的火器作战能力。

他们会根据所学对现有的火器进行改良,使其更适合战场需求,或者研发出更有效的火器战术,增强明军在战场上的火力优势和杀伤力,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等敌人作战时更具优势。

随着对火器知识的普及和专业人才的增多,明朝可能会加速火器部队的专业化建设。

像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永乐年间,朱棣时期成立的神机营,其成员的专业素养会得到更快提升,火器部队的规模和战斗力也会进一步增强,成为明朝军队的核心力量,对于维护明朝的边疆安全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功能,开设火器课程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研究火器技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新的想法和改进方案,推动火器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在火药配方的改进、火器制造工艺的提升、新型火器的设计等方面可能会取得更多突破,使明朝的火器技术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其实在陆煊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火器技术的发展需要其他科技领域的支持,如冶铁、化学、机械制造等,为了满足火器制造的需求,这些相关领域的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冶铁技术的进步可以生产出更优质的枪管和炮管,化学知识的应用可以改进火药的性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提升可以使火器的零部件更加精密,从而提高火器的质量和可靠性。

太子朱标一旦顺利的完成这些,在他已经掌握神机营、锦衣卫的情况下,他所提议的火器制造,也能加强他对于整个朝廷的掌控,掌握先进火器技术和拥有强大火器部队的明朝,在政治上的统治力会进一步增强。

对于国内的潜在叛乱势力,朝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镇压,维护明朝的统一和稳定;在对外交往中,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会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使周边国家更加敬畏和服从明朝的统治,有利于明朝的外交和贸易活动。

心中将这些所规划好后,陆煊立刻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闻言,朱标深以为然的颔首点头。

“还是陆师,考虑的深远。”

“我之前,从未考虑过这个方面。”

“回去之后,我立刻查一查刘仲质这个人,然后加以重用。”

这次来到后世,对于太子朱标来说,受益匪浅。

他也知道了下一步要做什么。

随后,朱标向陆煊行礼后,手触碰玉佩,身形缓缓的消失。

同一时刻。

汉朝,征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