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汉武帝很容易受到方士和巫师的影响,相信他们的话。
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一带是方术的重要发源地,这一地区的人们长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对神秘的海洋和海外世界充满了想象和向往,他们相信在海洋中有神仙居住的岛屿,通过方术可以到达这些岛屿,获得长生不老之药。
到了汉武帝时期,燕齐之地的方士们纷纷来到长安,向汉武帝推销自己的方术。他们的言辞和表演充满了神秘色彩,让汉武帝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
还有一个方面,汉武帝也有着其个人的目的,那就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时期,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匈奴的威胁、内部的政治斗争等,汉武帝可能希望通过方士和巫师的法术来获得神灵的庇佑,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方士和巫师们也会利用汉武帝的这种心理需求,向他进献一些所谓的“祥瑞”,如麒麟现世、芝草生长等,将这些现象解释为上天对汉武帝统治的认可。
这些“祥瑞”可以帮助汉武帝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增强民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汉武帝时期,宫廷内部和朝廷上下存在着激烈的政治权力争夺,方士和巫师们往往与一些政治势力勾结,通过向汉武帝进献方术和预言来获取政治利益。
一些方士可能会受到某些大臣的支持,他们向汉武帝进献方术的同时,也会为支持他们的大臣说好话,帮助这些大臣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优势,汉武帝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分辨方士和巫师们的话是真是假,往往会被他们所左右。
陆煊想着这些,随机搜索资料,他很快查找了一些历史上,汉武帝和方士之间发生的故事。
实际上,汉武帝被方士欺骗,并不是一次,两次了。
汉武帝被方士和巫师欺骗的事情有很多,如李少君骗术、栾大骗局。
其中,李少君自称能驱使鬼物、使人长生不老,还说曾与仙人安期生交往,他哄骗汉武帝说用丹砂等药物可以炼出黄金,用黄金制作饮食器具可以延年益寿,然后就能见到海中蓬莱仙人,汉武帝对他深信不疑,给予他很多赏赐并派人按他的方法去炼黄金。
但最终李少君病死,他所谓的长生不老之法自然也没有实现,可汉武帝却认为他是“化去不死”,仍对其方法抱有幻想。
至于栾大骗局,更离谱了
栾大是李少君的同门师兄弟,他吹嘘自己能通神仙,可招来神仙为汉武帝求长生不老之药。
他表演一些小魔术,如让棋子互相撞击等,让汉武帝误以为他真有神通。
汉武帝封他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乐通侯等,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然而,栾大始终未能招来神仙,谎言被揭穿后,汉武帝大怒,将栾大腰斩。
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就是公孙卿的谎言。
公孙卿不断向汉武帝报告所谓的仙人踪迹,一会儿说在东莱山见到仙人,一会儿又说在缑氏城上看到仙人的脚印等。
汉武帝多次满怀希望地前往这些地方寻找仙人,却总是一无所获。
但公孙卿总能找到借口继续哄骗汉武帝,让汉武帝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这些方士们,来历颇为久远,必须彻底清除掉才行。”
想了想,陆煊看向刘据道。
战国时期燕国、齐国一带的濒海地区是方士的重要发源地,为方士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方士和巫师群体内部有着一定的师徒传承体系,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法术、技能和相关知识传授给弟子,弟子再继续传承和发展,栾大与少翁同是一个师傅的徒弟。
一些人可能通过自己对古代传说、神话以及一些神秘现象的研究和摸索,逐渐成为方士或巫师。
他们在民间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术和技能,然后凭借这些技能进入宫廷或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有的巫师可能擅长一些祭祀、招魂等法术,通过在民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名声,从而被父皇关注到。
秦朝时期就有不少方士,如徐福等,秦朝的一些方士文化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了汉朝
汉武帝时期的方士和巫师可能受到前朝的影响,继承了一些方术和理念。
可以说,这些方士也算是树大根深了,有着深厚的渊源,很难清除。
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陆煊没有想过让刘据拉拢这些人,可以说他们也是未来巫蛊之祸的主要原因。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动乱。
这场动乱使得大量军功贵族与政治上层受到牵连被杀,勋贵集团衰落,朝廷内部的政治格局被严重打乱,统治阶层人心惶惶,父皇的统治根基也受到动摇。
在此之前,后宫佳人多与巫者勾结,后宫争斗事件时有发生。
巫蛊之祸发生后,卫皇后自杀,卫青长子卫伉等卫氏家族势力也受到牵连被削弱。
这使得汉武帝时期的外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打破了之前的政治平衡。
出于这些外,方士本身也不是好东西,汉武帝迷信方士和巫师之言,为了追求神仙和长生不老,修建了大量与方术、祭祀相关的建筑,如五祠、甘泉宫、承露盘、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海中神仙的假想建筑等。
这些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分散了国家对其他重要事务的关注和资源投入,影响了国家的正常治理和经济发展。
思索良久,陆煊脑海中立刻产生了一个清除方士的办法,随即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