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陆煊的这一席话语,太子刘据清清楚楚的知晓了,何为茅塞顿开。
听君一席话,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嗯,这就是现在刘据的感觉。
他将这些全部默默地记在心中,甚至他又想了想,由于具体每个步骤也确实有些复杂,他请求陆煊打印出来,陆煊自然是应允了。
随即,太子刘据并没有多留,向着陆煊行了个礼后,离开了。
刘据离开了,陆煊随即就准备开始继续打游戏,但忽然又听到了咚咚的敲门声。
陆煊并没有感觉到奇怪,因为四位太子确实都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到后世这里了,凑到一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刘据刚走,是哪位太子来了?
缓步将院门打开,发现来者原来是李承乾。
“最近如何?”
“挺不错的。”
两人简短交流,然后进入屋内,随即李承乾不由的说起了这一段时间唐朝发生的各种事情,随即他忽然请教道:
“陆师,我这次来主要是请教一件事情,目前我得到消息,父皇这段时间前往了孔子庙,这是否有相关于的事情发生?”
他那边,自然是事情格外的多。
首先就是之前的第二次谏言的事情,和他想的一模一样,没过多久,母后就将父皇安抚的差不多了,然后因为这次谏言,父皇赏赐了他很多的宝物。
除此之外,就是《括地志》的整理了,太子府这边已经接近尾声,估计再过个一两日,就可以将这本书籍交给父皇了。
还有南平公主的婚事,这件事情他目前还没有提出来,主要是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机会,这种事情自然是私下里和父皇说最好,而最近父皇并没有召见他。
为何父皇最近私下里没有召见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一种变相的偏袒魏王李泰,因为谁都知道皇帝经常召见皇子,就是出于对这位皇子的喜爱,宠溺,而他这个太子才刚刚谏言不久,并且皇帝那边还选择恩赏了,正常情况下是该私下里召见的。
可父皇没有。
这,就已经证明了一切。
李承乾现在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政治小白了。
身处于宫廷之内,并且他的身份如此敏感,可以说任何事情,若是细细思索之下,都是有其中原因的,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可以说每件事情都要琢磨其背后的含义。
“唐太宗前往孔子庙。。。”
这件事情,陆煊思索片刻,随即搜查资料,然后道:
“唐太宗这是准备尊孔子为宣父。”
“其实这件事情,唐太宗已经准备很久了,其代表的意义对于唐朝来说很大,大唐王朝初建,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社会秩序亟待重建;尊奉孔子可以借助其思想和学说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为新王朝的统治奠定思想基础。”
“孔子所倡导的伦理道德、等级秩序等观念,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威,使百姓服从统治,对于刚刚建立的唐朝政权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
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的老把戏了,儒家为何能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流传开来,并且能够一直延续?
就是因为其存在的根本,就是为帝王所用的。
可能会有人说了,儒家教人善良,让人不要偷盗、欺骗,儒家就是因为拥有这种优良品性才能传承下来的,这话可就错了,先秦诸子百家中,劝人为山,不欺骗、不偷盗、不犯法的学说多了。
若真的比这些,墨家绝对比儒家的学说公正的多。
可墨家,几乎在秦朝覆灭没有多久就消失了,而儒家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被历朝历代所使用。
在古代,统治者的正统地位非常重要;唐朝之前经历了隋末的大乱,国家分裂,政治秩序混乱;唐太宗尊孔子为宣父,就是为了向天下表明唐朝继承了华夏文明的正统,遵循先王之道,以仁政德治为治国理念,从而增强唐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赢得士大夫阶层和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想了想,陆煊看向李承乾继续道: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唐朝之前,儒家思想就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如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到了唐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依然广泛存在,尊奉孔子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延续,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唐太宗呢,又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人,在古人眼里,而孔子是教育的楷模和先师;尊孔子为宣父可以激励学者们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学习,促进文化教育的繁荣;通过推崇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大唐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并且也有一部分唐太宗的个人见识原因,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明的思想;他应该是从历史的经验中认识到,儒家思想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推崇儒家文化;并且,唐太宗善于纳谏,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这也使得他能够客观地认识到孔子思想的价值;唐太宗对孔子这样的古代圣贤有着敬重之情;孔子的学说和品德在历史上备受赞誉,唐太宗尊孔子为宣父,也是出于对孔子的敬仰和尊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古代文化和智慧的推崇。”
李承乾听着这些,心中思绪涌动,他下意识的说道:
“既然未来父皇要尊孔子为宣父,那么我合该在这件事情中掺和一下,陆师你觉得由我提出来这件事情,如何?”
陆煊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