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李承乾 我真的能斗得过父皇吗(1 / 2)

🎁美女直播

长孙皇后说了很多很多。

唐太宗确实有些醒悟。

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没有错。

“朕这样做,完全是想同时保住太子和魏王,朕何错之有?”

“若朕不特意偏袒魏王并且同时打压太子的话,那么太子的力量和权势将会越来越大,到时候太子将会如何处理魏王?朕百年之后,我大唐岂不是又要上演一次兄弟相残?”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主动提起玄武门之事。

可见,他有些怒了。

甚至和他一向感情深厚的长孙皇后,这个时候都没有能劝住唐太宗,甚至让这位向来心性脾气很好的帝王震怒,从这也能看出来,唐太宗依旧是站在魏王李泰的立场!

这一刻,长孙皇后只觉得自己的胸口发痛。

长孙皇后,这位在唐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女子,面对唐太宗屡屡偏袒魏王李泰的情形,心中百感交集。

不甘,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在心中翻涌。她与陛下携手走过多年风雨,共同开创大唐盛世。

她以贤德之名辅佐太宗,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

然而,如今陛下却因对魏王李泰的偏爱,置嫡长子承乾于不顾,置江山安稳的礼制于不顾。

她不甘自己多年来为维护皇室秩序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不甘看到自己用心经营的家国因帝王的偏爱而陷入危机。

失望,如同一股冰冷的潮水,慢慢淹没她的心田。

她曾以为陛下是一代明君,能够以睿智和公正治理天下。

她相信陛下会遵循祖宗之法,妥善处理皇子之间的关系。

可如今,陛下却在魏王李泰的事情上如此固执己见,丝毫不顾她的劝说;她失望于陛下被情感蒙蔽了双眼,忘却了身为帝王的责任和担当;她失望于自己的夫君,那个曾经让她引以为傲的男人,竟也会在亲情面前失去理智。

忧虑,如影随形般笼罩着她。

她深知皇子之间的争斗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偏袒一方,必然会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满和争斗,这将使朝廷陷入混乱,百姓陷入苦难,她忧虑大唐的未来,忧虑自己的子孙后代将在这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何去何从。

此时此刻,长孙皇后脸色苍白。

她忍不住倒退了数步。

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小事。

试想一下。

陛下是从夺嫡之争中获胜,从而获得皇位的。

如果魏王李泰,也从夺嫡之争获胜,从而获得皇位的呢?

那么以后大唐历代太子,岂不是都要担心这种事情的发生。

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她害怕自己和太宗多年的心血会因为皇子之争而毁于一旦;长孙皇后的心中,不甘、失望与忧虑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沉重的网,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哪怕知道继续说,会触怒陛下,长孙皇后依旧不由得道:

“陛下,臣妾长孙氏,斗胆再言魏王之事;陛下对魏王之偏袒,臣妾深知乃爱之深切,然此举实乃不妥;陛下,您乃天下之主,当以公正为则,方能服众;今您屡屡偏袒魏王,置其他皇子于何地?”

“嫡长子承乾,本为储君之位,然见陛下如此偏爱魏王,心中岂能无怨?他已经被你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皇子们皆为陛下之子,手心手背皆是肉,陛下不可厚此薄彼;陛下,您当思祖宗之法,立嫡立长,方为稳定社稷之根本;若因偏爱而乱了规矩,恐引发皇子争斗,朝廷动荡,百姓亦不得安宁。”

“臣妾与陛下携手多年,历经风雨,共同开创大唐盛世,实不愿见因陛下之偏爱而使江山陷入危机。;陛下,还望您收回偏爱之心,以公正之态对待诸皇子,如此,方能保大唐长治久安,臣妾亦能安心矣。”

然而,回应长孙皇后的,再也不是那张温和的脸庞了。

唐太宗李世民回头淡淡的看向长孙皇后,说了一句很绝情的话。

“朕远远比任何人,更知道该如何让大唐长治久安。”

说完此话,唐太宗李世民拂袖而去。

只剩下长孙皇后面露忧伤之色。

陛下,你是不见到兄弟两个的力量发展到一步,兄弟相残,你不肯罢休啊,这样下去他们迟早会拥有杀害对方的想法甚至能力的。

长孙皇后有预感,可能很快。

太子或者魏王。

就会如同当年的陛下般。

手持兄弟的头颅。

进宫面圣!

。。。。。。。

同一时刻。

太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