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在请教完这一切后,就随着离开了。
陆煊的生活自然恢复了以往,不过他能感觉到,很快又有太子要来了,估计扶苏和刘据那边的事情也差不多忙完了吧。
目前来说,四位太子中,除了太子朱标那边的方案改变了许多,其他三位太子大概率还是要造反的。
其中,李承乾和刘据是毋庸置疑的,仅仅是他们的父皇不喜欢他们,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想要继承皇位的情况下,不得不反。
而秦朝那边,扶苏的情况虽然和刘据、李承乾不同,但秦始皇活不了多久了,扶苏即使不造反,也要掌握一定的力量,才能自保,从而继承皇位。
心中思索间,陆煊继续开始打起自己的游戏。
同一时刻的秦朝。
扶苏这边干劲十足,同时他也知道了何为忙碌,最近他负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不但要负责三关和驰道的修建。
还要继续操弄隐藏在大秦境内的六国参与势力。
并且焚书坑儒的事情很快就要发生了,嗯,坑杀儒生的事情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但焚书很快了,这段时间他想方设法的联络各方关系,并且按照陆煊给自己制定的方案,在不断的进行着。
也算是有一定的成功。
其实这段时间,扶苏还是发现自己获得了不少好处的。
因为由他负责修建三关和驰道,这就必然需要他掌握一定的力量,他本身就是有贤明、善良的名声在外,而修建三关和驰道的过程中,很是宽厚对待黔首,这也导致他的名声越来越好。
好处多多,有些对于他有益的地方,可能在陆师眼中不算什么,但当他真正的去做这件事情,还是能够感受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扶苏正在忙碌着这些,终于,那件事情发生了。
这一日。
秦朝朝堂。
原本是很平静的一日,由于之前秦朝到底是进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度,始皇帝一直没有决定下来,因为两方势力依旧在对抗着。
扶苏的这第三个方案,也就是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同时进行,很有可能施用。
但这并不代表着,以左丞相李斯为首的法家力量,和以淳于越为首的如儒家力量,就停止下来了相互攻伐,几乎每一日的朝堂上,两方势力都会互相提出或多或少,可大可小的建议。
这些建议的,大部分看起来都是对于皇帝,对于秦国的好事,但若能仔细揣测的话,会发现大部分都是攻击对方的杀招。
而经过这一段时间两方势力的对抗,这一日的朝堂,左丞相李斯终于忍不住了。
他准备建议始皇帝,焚书!
朝堂上,部分小事在商议完毕后,左丞相李斯出列,缓声开口道:
“陛下,臣认为,合该禁止黔首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左丞相李斯的这句话,看似没有任何杀意,但实际上已经为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埋下伏笔。
只要陛下认同这件事情,认为大部分黔首确实不敬朝堂,以古非今,那么他势必可以建议焚书,从而彻底的压制儒家!
上方的始皇帝闻言,看向李斯,良久不语。
他在思索。
黔首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这件事情在以往出现过很多次了。
这也是有一定渊源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蓬勃发展,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广泛传播,不同的学者们对朝堂、民间等方面有着各自的观点和主张。
多种思想,也就是诸子百家。
从夏朝建立,百家学说一一出现,一直延续到秦朝建立初期,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在民间仍然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
换句话说。
六国虽然灭了。
但他们的思想没有灭!
始皇帝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性霸道,不容许任何人不融入到秦国中,他虽然灭了六国,但这些忤逆的思想却没有禁止,这难道也算是秦朝同意了么?
若是后世人,自然能明白现在的问题所在。
简单的来说,就是肉身臣服了,灵魂没有臣服。
因为思想没有统一。
统一思想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思想无法统一的话,那么秦朝确确实实无法是真正的一统,因为各国虽然覆灭了,各种思想依旧存在,那么叛乱就无法停止。
而其实想要解决掉这件办法,也很简单。
那就时间。
经过时间的发展,终究会有思想会渐渐消散,比如汉朝这一点做的很好,刚开始尊黄老之术,并且在尊黄老之术的同时,并没有霸道性的打压各种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会有思想不断的消失,而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彻彻底底的站稳在这片土地上,并且汉武帝已经做到内外所以权利聚集于一身,才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彻底底的统一思想。
由此,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封建王朝千百年的主流思想。
这是个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不费力气的方法。
可是始皇帝,愿意等么?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野史,或者是后世人的认知,都知道始皇帝是个急性格,他是不愿意等的,因此为了统一思想,那么必须用最霸道、狠厉的手段。
一个字,杀!
到这里,始皇帝隐隐明白了李斯的意思了。
只见李斯的声音继续响起。
“陛下,我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与以往各国的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人习惯了旧的制度和秩序,对新的制度不理解或不认同,尤其是一些儒家学者,他们推崇古代的分封制等制度,对秦朝的新制度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