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出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一刻。
还在争吵的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谁也没有想到,扶苏的想法竟然是不焚书,不过这似乎看起来也正常,毕竟这位大秦长公子本身就偏向于儒家,甚至可以说扶苏也是儒家弟子中的一员。、
只不过因为扶苏的身份,很多人都下意识的忘记了这件事情。
其本身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扶苏自幼受儒家教育熏陶,儒家倡导的是“仁”“礼”等思想,主张以道德感化、教育来治理国家,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扶苏对于焚书这种极端的文化破坏行为自然难以认同。
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扶苏看来,这些书籍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道德规范,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不应该被轻易焚毁。
见到扶苏出列,儒家弟子顿时兴奋了起来,虽然说扶苏这位公子目前在秦国朝堂上并没有掌握何等力量,但谁都知道未来扶苏就是大秦的二世皇帝。
即使扶苏没有任何力量,但他的话语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很有可能因为扶苏的这席话语,就改变了陛下准备焚术的想法。
他们也知道,扶苏的思想较为开明,他明白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这古今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扶苏深知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有益的。
焚书的行为试图统一思想,压制其他学派的发展,这与扶苏所认同的多元文化理念相悖。
只见这时,扶苏的声音响起了。
“目前,我秦朝刚刚统一六国,天下初定,各国的人民对于新的政权还处于适应和观望的状态;如果此时进行焚书,会引起广大读书人的不满和反抗,进一步激化矛盾,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我认为,应该采取温和的政策,逐渐统一人们的思想,而不是通过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
“同时,我觉得焚术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和招揽,会使大量的文化典籍消失,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种人才的支持,而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培养才能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了书籍,年轻人将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国家也就无法培养出足够的优秀人才来治理国家和推动发展;同时,焚书的行为也会让其他国家的人才对秦朝产生恐惧和反感,不愿意为秦朝效力,从而影响到秦朝对人才的招揽。”
这件事情,扶苏早就从后世陆煊那里了解很多很多了,焚术是绝对不可以允许的事情,这件事情别说对于后世了,对于秦朝来说影响都很道大。
焚书会导致文化传承的中断,使秦朝失去了历史的借鉴和文化的根基;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从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如果文化被破坏,历史被遗忘,那么国家的发展将失去方向和动力。
他能意识到,焚书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加强秦朝的统治,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而秦朝的的统治又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焚书的行为会让人民对秦朝的统治产生质疑和不满。百姓们尊重文化、敬仰先人的智慧,焚书的行为会让他们觉得秦朝是一个不尊重文化、不重视人民的政权,从而失去对秦朝的信任和支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去了民心,秦朝的统治将难以长久。
随着扶苏的声音响起。
众多大臣,此时此刻。
都已经清楚了扶苏的立场。
扶苏的立场很坚定,就是反对焚书!
而不绝对是因为对于儒家的喜好,出来撑场子,说几句话而已。
这次,轮到法家的人难受了。
特别是当今朝堂上,法家弟子为首的左丞相李斯。
李斯此时的目光微微闪烁,他静静的看着扶苏。
扶苏反对焚书,显示出其立场不够坚定啊。
焚书这件事情,无比关键。
因为目前秦朝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统一思想,不统一思想,人心必然不会安稳。
如此关键的政策,扶苏居然会与陛下和自己产生分歧。
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秦朝统治,而扶苏的反对将被视为对这一重大政治决策的挑战。
这让李斯有些担心。
因为扶苏的身份太不同了。
他担心的是,即使这次能够焚书,那未来扶苏上位呢?
是否会重新启用儒家的力量。
到了那个时候,儒家弟子该如何报复法家?
别看儒家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一旦若是让他们寻找到机会,所有法家的人将不会有任何好下场,他已经老了,说不定那个时候都已经不在了,可他李斯家族的族人呢?
此时此刻,李斯有些担心,扶苏是否能在未来坚定地执行秦朝的既定政策路线。
“都怪公子遭受儒家思想太深了。”李斯心中自语,他深知扶苏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扶苏过分偏向儒家的理念,可能会在未来的统治中对法家主导的秦朝政治格局产生冲击,在李斯看来,儒家的一些主张如复古、重礼等可能会削弱秦朝以法治国的力度,不利于国家的高效治理和稳定。
其实,他对于扶苏从原本的关系平淡,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好感。
扶苏要娶他的女儿。
扶苏又帮助了李由。
也就是李左车那件事情。
还有,扶苏和李由相处很好。
这些,都让李斯对于扶苏很是尊敬,觉得扶苏未来必然要继承皇位,先不提今日扶苏反对焚书这件事情,他是否满意。
首先,陛下就决定是不会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