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焦急地等待着那两套唐朝时期的《新礼》,心中的期待如同火焰一般熊熊燃烧。
他在陆煊家中客厅内来回踱步,时不时地望向屋门的方向,渴望着那承载着历史智慧与希望的书籍能够早日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刻的等待都让李承乾觉得无比漫长。
终于,书商派人送来了那两本用楷书书写、散发着古朴气息的《新礼》。
李承乾的心跳瞬间加速,他急忙迎上前去,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书籍。
精美的装帧、工整的字体,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李承乾迫不及待地轻轻地翻开书籍,目光在那一行行文字上快速扫过。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上渐渐露出惊讶之色。
很不错!
若非他知道的话,可能下意识的就会认为,这就是房玄龄和魏征两人所书写的!
这本流传到后世的《新礼》,其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备、考虑之周全,远超他的想象。
书中对吉礼的描述详细而庄重,从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到各种神灵的供奉,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李承乾仿佛看到了唐朝百姓在重大节日里,怀着崇敬之情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景,那庄严肃穆的氛围,那虔诚的祈祷,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吉礼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宾礼部分更是让李承乾大开眼界,对外国使节的接待礼仪规定得极为详细,从使节的入境迎接,到宫廷中的会见仪式,再到送别,每一个步骤都彰显着唐朝的大国风范,李承乾意识到,宾礼不仅仅是一种外交礼仪,更是唐朝展示国家实力和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军礼部分则展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和仪式,从出征前的誓师大会,到战场上的指挥调度,再到胜利后的凯旋仪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勇气和智慧,李承乾仿佛看到了唐朝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勇身影,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嘉礼里的婚礼、冠礼、宴饮等喜庆场合的礼仪,充满了欢乐和温馨,婚礼的庄重与浪漫,冠礼的成长与责任,宴饮的热闹与和谐,都让李承乾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他明白,嘉礼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社会关系的巩固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凶礼里的丧葬、哀悼仪式,要求严谨而庄重。对死者的尊重,对家属的安慰,都体现了唐朝人民的人文关怀,国恤部分,对皇帝、皇后等重要人物去世后的哀悼礼仪,更是彰显了国家的尊严和对逝者的敬重。
李承乾沉浸在《新礼》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惊叹于房玄龄和魏征两人在礼仪制度上的用心与执着,也感慨于历史的传承与演变,这本《新礼》不仅仅是一本书籍,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李承乾看到了唐朝先辈们为了制定这套礼仪制度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自己把这本书籍献给父皇,父皇岂能不欢喜?
良久,李承乾缓缓合上书籍,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他立刻就决定带着这本《新礼》回到唐朝,让它在自己的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能让自己获得很多好处。
他深知,这本《新礼》将成为他实现政治抱负、巩固太子地位的重要工具。
“陆师,我在这里的时间有些久了,需要尽快回去了。”
按照古代和后世的时间流速来看,李承乾也确实已经耽搁很久了。
陆煊点头。
随即,李承乾立刻回去。
李承乾带着《新礼》回到唐朝宫廷,当然了,他没有直接献给李世民,而是按照陆煊的分析,一步步来,时间缓缓流逝,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
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宫廷,大臣们听闻太子准备制作《新礼》,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李承乾的宫殿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臣们身着朝服,表情严肃而期待。
李承乾站在宫殿门口,手中捧着《新礼》,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看着面前的大臣们,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这一刻,他将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文武百官们的注意,随即,李承乾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坚定:“各位大臣,太子府已经将《新礼》制定完成,这本书籍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理念,将为我们唐朝的礼仪制度带来新的变革。”
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对这本《新礼》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对李承乾的举动表示赞赏。
一些原本对李承乾持怀疑态度的大臣,此时也对他刮目相看。
他们意识到,太子李承乾已经开始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储君。
李承乾接着说道:
“这本《新礼》将成为我们修订和完善唐朝礼仪制度的重要依据,我希望各位大臣能够积极参与,共同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礼仪制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明白李承乾的良苦用心。
在李承乾的带领下,大臣们走进宫殿,开始认真地研究这本《新礼》。
李承乾当着众人的面,展示了这本珍贵的书籍,并阐述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理念,他详细地介绍了《新礼》中各个礼仪部分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将其与唐朝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臣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李承乾耐心地解答着大臣们的问题,与他们进行着深入的讨论。
经过长时间的政治斗争。
李承乾已经培养出了不俗的能力。
比如领导能力。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引导着大家的思考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李承乾不仅展现了自己对礼仪制度的深刻理解,更展现了自己的包容和智慧。
李世民得知此事后,也对李承乾的举动表示赞赏。
想了想,他决定亲自召见李承乾,与他一同探讨《新礼》中的内容。
李世民坐在御书房中,神情专注地看着李承乾带来的《新礼》。
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期待。
李承乾恭敬地站在李世民面前,详细地向他介绍了《新礼》的来历和价值,他说道:“父皇,这本《新礼》是儿臣与众多太子府属官共同制定所得,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理念,对我们唐朝的礼仪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