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编制赋役黄册按察使司的废立(1 / 2)

🎁美女直播

他还注重选拔年轻有为的官员,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

一位年轻的官员被推荐担任里长,朱标亲自召见了他。

朱标问道:

“你可知担任里长的责任重大?”

年轻官员恭敬地回答道:

“殿下,臣深知里长之责。臣一定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公正履行职责。”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希望你能不负众望。若有佳绩,朕必重重有赏。”

为了编制赋役黄册,朱标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他从古代的户籍制度中汲取经验,结合明朝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

在皇宫的书房里,朱标日夜翻阅古籍,认真研究历代的赋役制度。

他发现,有些朝代的户籍制度十分完善,能够有效地调节徭役和税收。

他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与大臣们进行讨论,融入到黄册的编制中。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朱标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赋役黄册编制方案。

其法如下: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于一里之中,推选丁粮多者十人担任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再推一户为甲首。每年徭役,由里长与甲首各一人负责管理一里、一甲之事。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都称里。十年一轮换,先后顺序以丁粮多寡为标准,此谓“排年”。

每里编制一册,册中详载丁口与田亩。丁有役,田有租。租税一年两征,分别为“夏税”与“秋粮”,皆以户为主。册首绘有里图,若里中有鳏寡孤独不能服役之人,则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列于图后,称之为“畸零”。僧道若有度牒,有田者入民册,无田者亦为“畸零”。

黄册一式四份,一本进呈户部,其余三本分别留存于布政司、府、县。每过十年,有关部门需根据丁粮增减情况重新修订黄册,上报户部。因封面为黄纸,故称为“黄册”。

他将册式一本以及合行事宜条例颁布于各相关部门,严令不许聚集扰民、科敛百姓,只将定式颁发至各户,让百姓依式开写丁产,交付该管甲首。

甲首将十一户所造册文汇总,交付坊厢里长。

坊厢里长再将十里所造册文,共计一百一十户攒成一本,若有多余户数则附于其后,称为畸零户,送呈本县。

本县通计其数,比照元朝原造黄册,若丁口有增减,即进行收除;田地有买卖者,立即办理过割手续,务必确保不亏原额。

排年里甲仍依原定次第应役,若有贫乏之家,则于百户内选丁粮多者补充;若有因事故而绝户者,从畸零户中选取补充。

上中下三等人户,亦依原定编类绘制成图,以汇总税粮户口之数。县、州、府、布政司依次总汇,最终呈送京师,藏于户部,如此可避免移易倚托之患。

当朱标将赋役黄册呈于朱元璋时,朱元璋龙颜大悦。

他看着那精心编制的黄册,心中满是欣慰。

此册条理清晰,考虑周全,既体现了公平公正,又便于管理。

朱元璋赞叹道:“标儿,此册乃治国之良策,你不负朕之期望。”

朝廷之上,文武百官亦是惊叹不已。

他们深知徭役不均之弊已久,而太子朱标此番编制的赋役黄册,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绝佳方案。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所编黄册,实乃利国利民之举。此册一出,徭役得均,百姓可安,国家可稳。”

其他官员纷纷点头附和,表示对朱标此举的赞赏与钦佩。

第二件事情,就是按察使司的废立了。

这件事情也重要,若是能完成,也能大大的提升他的政治能量。

还是那句话,朱标决定各个方便都要争取一下,毕竟虽然火器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如果在朝堂上他依旧能源源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对于自己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其实很久以前,朱标在研读史书及朝廷文献时,就注意到了明朝按察使司的变迁历史。

元至正二十四年,父皇置湖广各道提刑按察使司,此后历经多次调整,废立不定,机构设置与职责也时有变化。

朱标认为,按察使司在明朝的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目前的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并且从后世那里,朱标也知道这些问题确实很重要,值得改变一些。

他决定向父皇提出关于按察使司废立的建议。

朱标首先仔细分析了按察使司的现状。

他看到,虽然按察使司有按察使、副使、佥事等官员,以及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等属司,看似体系完备,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职责不清、权力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

朱标召集了一些有识之士和忠诚的官员,共同探讨按察使司的未来走向。

朱标缓缓说道:“诸位,今我大明之按察使司,历经多年变迁,虽有其重要作用,然亦有诸多弊端。吾深思熟虑,欲向父皇提出关于按察使司废立之建议,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太子殿下,按察使司乃监察之重要机构,不可轻易废立。如今虽有问题,但可通过改革来完善,而非全盘否定。”

朱标微微点头,说道:“老大人所言有理。但吾以为,如今之按察使司,职责不清,各官员之间权力相互制约,导致在处理事务时常常犹豫不决,效率低下。且在一些地方,按察使司与其他机构之间存在职责重叠,容易引发矛盾和推诿。”

“殿下,若废立按察使司,恐会引起官场动荡,影响朝廷对地方的治理。”

“吾并非要完全废除按察使司,而是要对其进行重大改革。吾之建议,乃是重新明确按察使司的职责,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同时,加强对按察使司官员的选拔和考核,确保他们廉洁奉公、公正执法。”

朱标接着阐述了他的建议的好处:

“其一,明确职责后,按察使司的官员们将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不再相互推诿,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从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其二,精简机构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避免权力分散,使按察使司在处理重大事务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其三,加强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能够确保按察使司的队伍素质,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公正性。这样,百姓将更加信任朝廷,国家的统治也将更加稳固。其四,通过改革按察使司,我们可以为其他机构的改革树立榜样,推动整个朝廷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沉思。一些官员开始认同朱标的观点,认为按察使司确实需要进行重大改革。

但也有一些官员仍然心存疑虑,担心改革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朱标看出了大家的担忧,他说道:

“吾深知改革之路充满挑战,但为了大明的未来,我们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吾将亲自向父皇陈述此建议,争取他的支持。同时,我们也会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于是,朱标精心准备了他的建议,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向朱元璋进言。

这项改革关乎大明的吏治清明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必须慎重对待。

而他作为太子,肩负着为国家谋划未来的重任,将全力以赴推动这场重要的改革。

不过父皇是否会同意这件事情,朱标其实是拿不准的。

毕竟后世虽然说他是明朝权利最大的太子,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可这段时间他参与的事情太多了,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将他的种种行为视为在争夺父皇的权利,也不为过。

一旦父皇产生其他的想法,那就不好了。

所以这个时候,朱标的心情其实是有些担忧的。

朱标怀着忐忑而坚定的心情,决定面见父皇,提出关于按察使司废立的重大建议。

他深知这个决定将对整个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朱标整理好衣冠,带着精心准备的奏疏,来到朱元璋的书房。

朱元璋见朱标前来,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标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朱元璋问道。

朱标恭敬地行礼后,缓缓说道:

“父皇,儿臣近日对我朝按察使司进行了深入思考,有一些重要的建议,特来向父皇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