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满朝文武皆紧锁眉头,思索着应对之策。
秦始皇高坐龙椅,面色阴沉,目光扫过群臣。
“众卿家,蒙恬将军遇挫,匈奴之患未除,尔等可有良策?”
秦始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群臣交头接耳,却无人率先发言。
此时,扶苏身着华服,气质儒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
“父皇,儿臣有一策。如今我秦军与匈奴交战,在兵器上或可有所改进。儿臣提议,打造一种全新的兵器——环首刀。”
此言一出,群臣皆露出惊讶之色。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
“公子,这环首刀是何物?从未听闻,如何能助我秦军战胜匈奴?”
扶苏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环首刀,刀身狭长,直刃单锋,刀柄处有一圆环。此刀轻便锋利,适合近战劈砍,且易于携带。匈奴骑兵虽快,但近身作战时,我秦军若有环首刀在手,必能给予其沉重打击。”
另一位大臣质疑道:
“公子,打造新兵器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时间紧迫,恐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扶苏早有准备,他继续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可召集全国能工巧匠,集中力量打造环首刀。同时,可在军中挑选精锐士兵,先行试用环首刀,进行针对性训练。如此,一旦新兵器打造完成,我秦军便能迅速形成战斗力,再次与匈奴交战。”
秦始皇微微点头,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说道:
“扶苏所言,不无道理。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行事。众卿以为如何?”
群臣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大臣认为扶苏的建议可行,有的则持保留意见。
但在这关键时刻,大家都明白,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匈奴之患的办法。
最终,秦始皇决定采纳扶苏的建议。
他下令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全力打造环首刀。
同时,他任命扶苏负责监督环首刀的打造和士兵的训练工作。
扶苏领命后,立刻行动起来。
他四处走访,寻找技艺高超的工匠。
在他的努力下,一批优秀的工匠被召集到一起,开始了环首刀的打造工作。
工匠们日夜忙碌,精心设计和制作环首刀。他们选用优质的钢材,经过反复锤炼和打磨,终于打造出了锋利无比的环首刀。
自扶苏提议打造环首刀并初见成效后,前线与匈奴的战斗仍在持续。
然而,随着战事的推进,扶苏逐渐意识到环首刀虽有其优势,但在面对匈奴骑兵的大规模冲锋时,仍显力不从心。
一日,扶苏在书房中仔细研究各方战报,心中忧虑重重。
他深知,要想彻底击败匈奴,必须要有更强大的武器。
汉朝的大黄弩、唐朝的陌刀和明光铠以及宋朝的神臂弓也制造了。
这些武器在历史上都曾展现出强大的威力,若能为秦军所用,定能大大增强秦军的战斗力。
扶苏毅然决定请命打造这些武器。
他立刻前往皇宫,求见秦始皇。
秦始皇正在御书房中批阅奏折,见扶苏前来,微微颔首。
扶苏恭敬地行礼后,说道:
“父皇,儿臣近日深思熟虑,觉得如今我秦军虽有环首刀,但仍不足以彻底击败匈奴。儿臣想制大黄弩,其射程远、穿透力强;制陌刀,可斩断马腿,威慑骑兵之能;还有明光铠,防护性能极佳;神臂弓,威力强大,能穿透重甲。儿臣恳请父皇下令打造这些武器,以助蒙恬将军一臂之力。”
秦始皇听后,陷入沉思。
他深知武器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但打造这些武器并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听闻扶苏的提议,顿时议论纷纷。
“陛下,打造新武器风险巨大。且不说这些武器的制作工艺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单是所需的资源就难以估量。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恐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负担。”
有臣子则反驳道:“如今匈奴之患未除,若能有强大的武器相助,定能早日平定边疆。扶苏公子的提议虽有风险,但值得一试。”
众大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的担心资源不足,有的则认为这是一次提升秦军实力的机会。
扶苏见众人争论不休,再次站出来说道:
“父皇,儿臣深知打造新武器困难重重,但如今形势紧迫,匈奴骑兵不断侵扰我边疆,百姓苦不堪言。若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恐边疆永无宁日。儿臣愿亲自负责此事,确保武器的打造顺利进行。”
秦始皇看着扶苏坚定的眼神,心中有所触动。
他深知扶苏心系国家,且有勇有谋。
经过深思熟虑,秦始皇终于做出决定:
“好!扶苏,朕就命你负责打造这些武器。但你务必尽心尽力,不可有丝毫懈怠。若能成功,朕重重有赏。”
扶苏大喜,跪地领命:“儿臣定不负父皇期望,为国家打造出强大的武器,早日击败匈奴。”
得到秦始皇的同意后,扶苏立刻行动起来。
在扶苏的努力下,武器的打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工匠们日夜忙碌,不断尝试和改进制作工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第一批大黄弩、陌刀、明光铠和神臂弓终于制作完成。
扶苏亲自带领士兵进行试用。
大黄弩射出的弩箭如流星般飞过,穿透力极强,轻松穿透了模拟的匈奴铠甲。
陌刀在士兵手中挥舞,威力巨大,仿佛能斩断一切。
明光铠则坚固无比,为士兵提供了良好的防护。
神臂弓的射程和精度也让众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