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自己站出来反对,不仅可能无法改变现状,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于谦内心挣扎,也是走到了如今这一步。
“殿下,水至清则无鱼,国至强则无邻。海禁政策虽有其弊端,但亦有其必要之处。大明海疆辽阔,若无严苛之规,走私、海盗之患将难以遏制。”
“然一味闭关锁国,的确会限制商贸往来,影响大明长远。可你我不过独身两人,哪能面对如此众多的反对声音?若要改变现状,必须先从内部着手。”
朱祁钰猛地抬头:“内部?”
于谦点头,终是下定了决心不愿再蒙住双眼。若要真正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必须从内部入手。
朱祁钰直起了腰,正襟危坐道:“于尚书,你的意思是......把他们都杀了?”
“额这......”于谦被他的直率所震惊,一时语塞。他调整了一下情绪,然后缓缓说道:“殿下,我并非此意。我的意思是,不如换人。”
“换人?!那还不是把他们都杀了?只有他们在的一天,哪还有出路?”
还不如干脆把人都杀了来得直接!
朱祁钰甚至想好了如果要采取极端措施,他便要亲自挑选忠诚之士,以护全自身,怪不得大明开国朱元勋朱元璋曾把大半的开国大臣杀地血流成河。
他如今深有体会,干脆把人杀了来得实在!
于谦把他眼底的戾气看在眼中,忧心道:“先祖曾言天下初定,所急者人才,朝廷之上哪有善人,只不过是各有所图。殿下,您若真要杀尽朝中之人,那岂不是天下大乱,百姓何辜?我们需得谨慎行事,不可因一时之气而断送了大明的未来。”
“贪墨重欲乃人之本性,但并非人人皆是如此。殿下,您若能以宽厚之心待人,或许能感化一些人,使他们真心为国效力。我们应当辨别忠奸,而不是一概而论。如此,方能稳固江山,使百姓安居乐业。”
“于尚书还是省点力气说大道理,本王无心听这些,我自有决断。”
朱祁钰打断了于谦的话,他站起身来,背对着于谦。
听到身后一声叹息:“殿下可知明年便是三年一度科举?”
朱祁钰猛地睁大双眼,科举!他竟是忘记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转回身正色道:“你的意思是拉拢学子?”
又顿时失落下来,“能上京参加科举的学子,都是各地的才俊,哪还有寒门子弟。如今的科举说得好听是公平,实则被权贵把持,寒门子弟难以出头,这等人入了朝廷与王文众人有何区别?”
朱祁钰的洞察力让于谦感到意外,竟是能看清科举背后的不公,他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原以为这位年轻的王爷只关心武力和权谋,却没想到朱祁钰对国家的文治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欣慰笑道:“殿下所言不错,微臣科举时遇到的同僚亦然是出自富贵之家,少见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