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恢复生产的过程(2 / 2)

可是因为是直属太子府的皇庄,所以各种税赋,都不用交了,到时候只用交皇庄一成租子,加上一成的田赋就行。

宋朝的农业生产已经很发达了,南方最好的水田,水稻产量可达到一亩五石,宋石大约等于一百五十市斤,也就是亩产七百五十斤!

当然,那是最好的水平,一般来说,粮食生产最发达的两浙路,平均亩产在两三石的样子,也就是三四百斤,北方水稻产量略少,两石上下,小麦产量更少一些,大约只有一石出头。

然而平均每户五十亩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水田旱田杂半,河北水利在宋代相当发达,四处基本上都有河流可以灌溉,所以水田的数量也不少,按照平均数量来算,二十五亩水田收成能到五十石,二十五亩旱田收成则能达到二十五石。

也就是说,一户三口,一年的粮食收入就是七十五石,扣掉要交的皇租和田赋,还能留下六十石,也就是九千斤稻谷和麦粒。

脱粒后,起码还有七八千斤的粮食,一般一个壮劳力一天想吃饱,得两斤粮食,怎么算,一家三口一年能吃饱的粮食,也就是两千斤的样子。

这样一算,每年的余粮,可就不得了啊!

虽然皇庄规定了,余粮只能卖给庄子,然后庄子交到各地的太子府,然而换来的钱,也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还能攒下不少钱。

和之前忙碌一年,也就够吃饱比起来,那是幸福得多了。

在大宋当农民,其实相对来说还是很幸福的,北宋虽然各种杂税收得很高,可是基本上农民生活还过得去,就好比岳飞,他出身也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可是他却有能力读书和习武,这说明他家的条件,是供得起他脱产消耗的。

只不过和现在的生活比起来,那就很不一般了。

更何况今年是只能种一茬,然而到了明年,轮种起来,粮食的收获,会比今年大很多!

更何况,还有很多打工的机会。

太子在河北西路和河东路都逐步的开设了一些矿场,河北是铁矿,河东路是煤矿,虽然初期负责挖矿的都是之前的战俘,和金国的战争,前后被俘虏的不下两万,虽然很多女真俘虏被金国用金银赎走了,然而那些常胜军和旧辽军的士兵却没人管,赵谌干脆就让他们去开矿,用战俘开矿,那就简单多了,饿不死就行。

最累最危险的活战俘们去做,可是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农民们农闲的时候,就可以去做,不管是铁矿石采出来之后先碎石,然后通过磁吸挑出更好的矿渣,或者是煤矿水洗的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这个时候,就是这些农闲的农民们去赚钱的好时候了。

这些事情说起来很繁杂,不过赵谌作为太子,他只需要在最高的位置指点和掌控一下,其他的事情,自然就有其他人去做。

所以在定下了大致的方针之后,赵谌就当了甩手掌柜,一切都交给张孝纯和宗泽去管理,自己则是更多的泡在军中,和众将们一同训练着那两万自己的本部。

两万人虽然少了一点,可是赵谌相信,兵还是贵精不贵多的,那十几万在黄河边一通鼓就吓跑的大军,就算有百万,也没什么卵用啊!

更何况现在河东路有种师道的数万西军,卡住了山前的关隘,河北东路有范琼的数万人马,自己只需要守住河北西路前线的几个重要关口就行了,两万人足够了。

更何况皇庄的那数十万人,平时也要进行军事训练的,战时一个召唤,立即就能拉出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