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想请杨正奉,嗯,算起来,这是本月的第几次了?”
过来通报此事的宫女秋双愣了一下,才迅速回道。
“回娘娘的话,这是玉华殿在本月第五次找过来了。”
五次的理由无一不是九皇子这里不适,那里不适,不是想请皇上过去,就是想请皇后过去。
“本宫若没记错的话,负责为九皇子调理身体的太医,似乎是宫中最擅长儿科的吴院判?”
秋双赶紧回道,“是的,思婕妤前次请您出面,令李院使去为九皇子看诊过,李院使过来回话时说,吴院判给九皇子制定的调理方案,是最合适不过的,换他开方的话,效果可能多有不及。”
上次已然逼得人家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同行,且是二品的院使不如四品的院判,上司不如下属。
这次竟然直接将主意打到太医院的最高领导头上,治病这件事,也成了不愿相信最对症的,而是只相信官位最高的了吗?
很显然,思婕妤是至今都没弄明白她那个封号的深意,才会契而不舍的一直折腾,不惜借九皇子秀存在感和邀宠。
柳明月对这种膈应人的小心机烦不胜烦,还不得不应付。
只因这其中夹着一着轻不得重不得的九皇子,她但凡有个应对不当,又逢九皇子有个什么不好,就脱不了干系,之前用心经营的一切,都会因此而受影响。
闭了闭眼,又深吸了一口气,柳明月才回道。
“让玉华殿的人回去告诉思婕妤,杨奉正年事已高,本宫也不便随意打扰,需待本宫请示皇上之后,再做决定。”
说话的同时,柳明月快速从旁取出一份空白文书,不带个人感情的,将整件事的过程都讲了一遍,然后请皇上自己看着办。
毕竟她是皇上自己的小老婆和小儿子,凭什么是她一再被难为。
看到柳明月在奏书中,简单明了的记述了在这个尚未过完的二月里,玉华殿的思婕妤数次派人去坤元宫的理由与诉求,以及皇后每次所做的应对,连徐庆业都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皇后能忍这么久,对思婕妤绝对是仁至义尽。
与此相对应的,当然是对那思婕妤更加的厌恶,皇后往日里偶感不适,都不曾主动召过杨奉正,思婕妤却敢仗着育有九皇子,提出这种要求。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皇后,还是太医院的其他太医都曾解释过,吴院判就是大医院中儿科水平最高,最适合九皇子的大夫,思婕妤却都不愿理会。
如此看来,这思婕妤生下九皇子后,膨胀得有些厉害啊。
“何忠,给赵家拟旨,问问他们家是怎么教养女儿的,思婕妤心胸狭隘,不知尊卑,还为母不慈,早前疏于照顾皇嗣,致九皇子先天不足,尚不知悔改,尤在宫中借九皇子之名,一再生事,朕再给他们赵家最后一次机会,再有下次,定要重罚。”
何忠应下的同时,赶紧在一旁记下这段内容,不敢有任何遗漏,哪怕那赵家对他极为巴结,出手也很大方,他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放水。
他也是真心佩服那位思婕妤,遇上他们这位贤妻大度到古今罕见的皇后,却不知珍惜自己的好运,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生事,将那位的耐心耗尽。
若是以前的皇后,后果可能还没这么严重,现在的皇后像是突然开了某个明窍,做什么事,包括写奏表在内,那叫一个滴水不漏,
而且人家在奏表中写的内容,不会夹带任何私人感情偏向,主打的就是一个如实描述,任人自行评价。
可也正因如此,皇上现对皇后所奏之事,更加的信任与重视。
接到皇上亲自下达的斥责赵家教女无方的敕旨,赵家上下可以说是如丧考妣。
他们都知道,肯定是思婕妤在宫中惹下的祸不小,才会有这么一份充满警告的敕旨。
要知道,平日里宫中需要对某家人的德行加以训诫,基本都是由皇后下懿旨,能让皇上亲自出面,足以证明宫中因思婕妤而对赵家有多不满。
由他们赵家女顺利生下九皇子的欢欣与喜悦尚未退去,就发生了这样的事,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指责与争吵,可谓是不绝于耳。
“四嫂,你糊涂啊,这么大的事,你怎能因为心疼女儿,就不告诉婕妤呢?”
得知赵三夫人在知道女儿遇袭之事的背后真相后,没有告诉思婕妤,赵四夫人立刻站起身,怒瞪着对方。
赵三夫人也意识到因自己的一时心软,让女儿不知收敛,又在宫中折腾,耗尽皇上的耐心,从而为府上招来这场祸事,也是懊恼不已。
“我……我想着她已经吃了大亏,我与大嫂给她分析过利害,又再三叮嘱她,一定要以皇子为重,千万不可再造次,后来我每次进宫时,也会反复强调一下,她都答应得好好的,我担心将真相告诉她后,她会心生恐惧,影响到她的心情,养不好胎。”
不能说赵三夫人身为一个母亲,这么为女儿考虑是错的,赵四夫人继续质问道。
“九皇子出生前,你不说,还情有可原,那么婕妤顺利生下九皇子后呢,你几次进宫,为什么还不说?”
赵三夫人有些语塞,赵大夫人冷着脸开口道。
“是怀着侥幸心吧,认为你女儿有了九皇子,且宫中对九皇子很重视,就能高枕无忧,皇上也会不再计较她做过的事?”
赵三夫人心虚的绞着手帕,说起来,就是她与其女儿犯了一样的错,以为有了皇子就能万事大吉。
赵大老爷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作出安排,令他妻子与赵三夫人、赵四夫人一起,于次日一早递牌子进宫请罪。
柳明月在收到乾元宫给出的反馈,知道皇上在接到她的奏表后,亲自下了道斥责赵家的敕旨,虽然略感意外,但是仔细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
好好的小儿子因思婕妤造孽,而变成不一定能养得活的病秧子,皇上心中本就对思婕妤极其不满,甚至可以说是厌恶。
可是从思婕妤不仅不知低调的缩在玉华殿好好养儿子,还敢一再折腾,贪心不足的表现上,知情人都能看得出来,赵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