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了每天补课的时间,刘大吉走了,怀里揣了一个两百块的红包。
这个红包不亏心。
当刘大吉经过狗儿村村口的时候,不经意间朝着大槐树下瞥了一眼,一张熟悉的面孔引起了刘大吉的注意。
爷爷经常在家里的老旧电视上看新闻,国家新闻看,本地新闻也看。
而那个站在老头儿堆里聊天的大叔,刘大吉曾经在本地新闻上看到过。
而且每次开会,这个大叔都坐中间。
好像是大官儿来着。
砰!!
随着附近一声鞭炮声响起,一个狗盆冲天而起...
回过神来的刘大吉抬腿朝着家里跑去。
大官儿什么的,和自已没关系。
他要赶紧回去告诉爷爷,自已找到工作了,大年过后,就能给爷爷买电动三轮车了。
....
董三斤已经来了有一会儿了,并没有急着去苏家找苏白,而是冒充走亲戚的外乡人,混在了大槐树下的老头儿堆里。
接过一个老人递来的紫云烟后,董三斤笑呵呵地谢过点上。
“好久没抽这烟了,劲大。”
老人貌似早就在等着接茬了,一股自豪溢于言表。
“那是,你可别看不起这烟,就我们村的后生苏白,人家上千亿的身家,还不是抽这个。”
董三斤表面笑嘻嘻,心里一顿吐槽。
打我进村起,这话就听了八遍了。
怪不得你们村的人,见到外人就喜欢递烟呢。
要说拿捏人心,还得是苏白,一包十几块的紫云烟,让全村人装上千亿的杯。
而老人们只顾着给董三斤装杯,却没人认出来,这个把秘书扔在车里,穿着便装独自一个人来村里晃悠,口口声声说来串亲戚的家伙,居然是宜城大管家。
倒是有两个老人觉着眼熟,可县领导来村里视察慰问的时候,都是乌泱泱一大帮人。
哪有大官儿自已一个人晃悠的啊。
董三斤混在老人堆里,闲聊间问了很多问题,比如看病报销、子女上学、孩子在哪儿工作等等。
遇到老人们夸的,董三斤就笑着直咧嘴。
遇到老人们骂的,董三斤就叼着烟不说话直挠头。
闲聊间,不知不觉话题就转到了董三斤这个宜城大管家身上。
看得出来,近几年宜城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对董三斤的工作表示一致认可。
可唯独一点,老人们纷纷持怀疑态度。
那就是董三斤的酒量。
“我觉得悬,还三斤打底,下湾村老四家儿子,还是酒厂酿酒师呢,也就二斤酒量。”
“估摸着,也就一斤半,都高高儿给他算,三斤打底,绝对吹牛。”
“哈,听说是东北的,东北人热情是没的说,但论吹牛,他们也是全国第一。”
听到这儿,董三斤坐不住了。
你们批评我工作,我虚心接受。
可你们要质疑我酒量,那我...
环视一圈平均年龄七十多的老头儿,董三斤无语了。
我和一群老头儿置什么气儿。
抬手看了看手表后,快到饭点儿了,董三斤拍了拍裤腿上的烟灰站起身来,笑道。
“得嘞,你们聊,我得去亲戚家吃饭了。”
和一群老头儿道别后,穿着棉袄的董三斤,学着自已小时候在东北老家那样,把双手互相插进袖筒里,佝偻着背,慢悠悠朝着苏白家走去。
一路走还一路哈白气儿。
“这南方还真是...一到冬天就...哪儿哪儿都冷啊。”
来到苏家的小院前,董三斤猫着耳朵听了听,听到厨房里叮铃哐啷的声音,估计在炒菜准备吃饭了。
又探头探脑朝着苏家小院瞅了瞅,确认了苏白没在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