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最先发现
不妥的人竟然是太后。
在一次皇帝来请安时,她随口对皇帝道:“薇薇若是有什么地方惹得你不快,你就看在我的面子原谅她。”
弘历故意反问道:“她哪里惹朕不快了?”
太后莫名其妙,“我不知道啊,皇上你难道不知道?”
陆薇从来不是爱诉苦爱告状的性子,她不主动说,太后也不好问,只当是小事情,让皇帝别计较就行了。
弘历自觉比窦娥还冤,“朕没有生她的气,是她在生朕的气,皇额娘的话问错了人,您该对她说,让她看您的面子原谅朕。”
弘历对待太后有三个鲜明的阶段,第一个是孩童时期,全心全意依恋母亲,母子关系非常亲密;第二个阶段是他的青年与中年时期,这一阶段,他与太后的关系变得拘礼,且多发矛盾;第三个阶段即是现在,太后已经进入古来稀的年纪,而他自己也不再年轻,母子俩别离的日子越来越近,现在他反而愈发亲近太后,彩衣娱亲,甚至在太后面前做孩童状,他也是很乐意的。
母子俩私下相处不是那种皇帝与太后的刻板拘束,与寻常百姓母子没什么不同。
在太后面前,他早已不拿皇帝的架子,该说啥说啥。
太后对待皇帝,同样如此,她听了皇帝的话,竟然煞有介事地点点头,“嗯,这就对了。”
弘历不解,“什么对了?”
太后笑起来,“薇薇的脾气应该是不会惹你生气的,必定你先招惹她。”
弘历无奈:“皇额娘越来越偏心她了。”
太后:“我拿她当女儿看,偏心女儿也是应该的。”
弘历不识趣地问:“为什么不是拿她当儿媳妇看?”
太后瞥了他一眼,“你说呢?”
她没儿媳妇缘分,先前的富察氏很好,但是因为太好了,好的让普通人嫉妒,太后就是不喜欢她;现在的那拉氏,不提也罢。
母子俩云山雾罩地说话,关于陆薇与皇帝之间为什么闹不快的事情始终没有说开。
太后的本意让皇帝知道她看重陆薇的态度,不大的事情他们自己去解决就行了。
至于皇帝,则在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
他一点也不想让太后知道缘故。
陆薇拒绝当皇贵妃,令贵妃同样拒绝当皇贵妃,事实证明,英明神武的皇帝想当然了,肯定不能让太后知道这件丢脸的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