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闪击平壤(2 / 2)

远远望去,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在大地上奔腾。

一路上,林羽治军极严,他反复告诫士兵们,不得侵扰沿途百姓,哪怕是一草一木都不许乱动。

士兵们谨遵号令,纪律严明,对沿途百姓秋毫无犯。

所到之处,百姓们看到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心中的畏惧渐渐消散。

不少百姓们纷纷倒戈,他们夹道欢迎,有的端着热水,有的拿出家中的干粮,主动为军队提供帮助。

而另一边,高句丽方面由于长年未经战事,士兵们训练不足,平日里的操练不过是敷衍了事。

他们的装备也相对落后。

当他们听闻大庆军队来袭时,虽匆忙做出防御准备,但并未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城墙上的高句丽士兵,远远望见大庆军队那如乌云压境般的气势,顿时慌乱起来。

有的士兵手中的兵器都差点掉落,眼神中满是恐惧和惊慌。

他们在城墙上来回奔走,呼喊声、命令声乱成一团,原本就不坚固的军心更加动摇。

林羽指挥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展开攻城。

随着他一声令下,“弓箭手,万箭齐发!”

顿时,城墙上的大庆弓箭手们迅速张弓搭箭,利箭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地射向城墙上的敌军。

箭雨遮天蔽日,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瞬间压制住了城墙上的高句丽士兵。

高句丽士兵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但仍有不少人中箭倒地,发出痛苦的惨叫。

与此同时,攻城车在士兵们的奋力推动下,如同一头头勇猛的巨兽,猛烈撞击城门。

城门在撞击下,开始出现裂痕,碎屑飞溅。

步战的士兵们则扛着云梯,奋勇冲向城墙。

他们在箭雨中穿梭,毫不畏惧敌人的攻击。

在林羽的指挥下,大庆军队攻势猛烈,配合默契。

句丽守军在这强大的攻势下,渐渐难以抵挡。

他们的防线开始出现漏洞,士兵们的抵抗也越来越无力。

林羽的军队屡战屡胜,士气大振。

他们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一连攻克了五座城池。

而高句丽军队则节节败退,士气低落。

士兵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已不再抱有希望。

许多士兵开始纷纷逃亡,军队的阵型逐渐瓦解。

在这样的局势下,林羽的军队不断地在攻克城池,不断地收编投降的士兵。

起初,他们的军队还不到六万人,可随着一路的胜利推进,等到攻到平壤城下时,队伍已壮大到十万有余。

平壤城内,高句丽国王李文泽得知这个消息后,吓得胆战心惊。

他脸色惨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眼神中满是惊恐和无助。

林羽前些日子接连攻下众多城池让他感觉平壤根本无法抵挡林羽的进攻。

在慌乱之中,他不顾城外将士还在拼死守城,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自己将自己捆绑起来,带着丞相金在熙等大臣出城投降。

当李文泽一行人穿着素服,狼狈地出现在林羽面前时,林羽也被这一幕震惊了。

他原本以为,平壤好歹是高句丽的首都,有着坚固的城墙和众多的守军,自己即便能获胜,也必定要经历一番苦战,付出巨大的代价。

谁知高句丽的国王居然不抵抗,直接便投降了。

看着眼前狼狈的李文泽,林羽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这位国王的一丝怜悯。

但他还是迅速冷静下来,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亲自解下了李文泽身上捆绑着的绳索。

林羽看着李文泽,严肃地说道:“国王此举,虽保全了平壤百姓,避免了一场血腥的杀戮,但也让你麾下那些拼死守城的将士心寒。

不过,既然你已投降,我大庆也不会为难你。”

李文泽满脸羞愧,头低得几乎要贴到地上,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地说道:“将军威名远扬,我高句丽实在无力抵抗。

如今只求将军能善待我高句丽百姓,莫要生灵涂炭。

他们都是无辜之人,只盼能过上太平日子。”

林羽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你放心,我大庆军队向来以仁义为本,只要百姓不反抗,我军定会秋毫无犯。

我们此次前来,并非要与百姓为敌,而是为了结束这混乱的局面,还天下一个太平。”

在安排好士兵前往更南方的汉城等地接收城池后,林羽决定押解着高句丽的国王、平壤的官员以及后宫的妃子,一共小一万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前进。

此时的长安,赵煜也在密切关注着东北战局。

他先前已听说林羽不但守住了辽阳,还带着士兵出城一连打到了高句丽曾经的首都国内城,此刻的他还并不知道林羽已经灭了一国。

他在宫殿内来回踱步,心中对林羽接下来的行动充满了期待,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暗自思忖:林羽又会给大庆带来怎样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