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也当与群臣一论,虽为新论,却是以前之语新解,对于商君变法的进一步深入诠释。
“不错,昌平君所语甚合寡人之心。”
“山东诸国本有机会一整国政,奈何裂土之臣力大,君王孱弱,不弱百年前孝公先祖与商君共强大秦。”
“哈哈哈,昌平君继续言语!”
闻此语,秦王政面上大喜。
虽然此论从昌平君口中流出,但明显带着王弟的论调,对于诸般事,直入根基,有着最为系统的诠释,今日昌平君之言,更为整体。
心有所感,今日,就是要让群臣一听此言,值此攻赵之际,更是要稳定中枢之心,也好合接下来自己整顿朝野之策。
“山东诸国一直所言大秦乃虎狼之国,不通诸夏礼仪教化,此之更为荒谬。”
“何为礼?韩非有《解老》一篇,借喻道家祖师之言:先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儒家欲要一展仁礼,数百年来不可得,可见一斑,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让麾下百姓吃饱,有衣服穿,这已经是最大的礼。”
闻上首大王之语,昌平君又是一礼落下,左右看了一眼文武之臣,迎着他们看过来的目光,继续深入一论,若是此语传入山东,也可更为明朗秦国强大之路。
百多年来,秦国之强,源至于商君,然山东诸国欲要仿效,无一功成。
“数年前,诸夏大旱,缘何三晋之地之人远远踏过边界,前来三川郡,前来秦国,因为满足百姓之需,正是最大的礼仪。”
“那次大旱,入秦国的灾民无损,反而造就一条郑国渠,而三晋之地,却因此饿死者达十万以上,真正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侥幸存活,又沦为奴隶之属,如此,怎比得上我大秦耕战一体,军功爵论,入大秦,得其田,入军,更可有功,此山东诸国不可成矣!”
“观去岁仅仅南阳一郡实力,都足以攻灭战国之一的韩国,正是此表。”
昌平君熊启神色激昂,一番之语说道这些。
通体而言,没有述说商君法治之功,但每一句话中却都是百多年前商君变法改革之功。
郡县一体,破开世卿世禄,从此,君王有其权,中枢有其力!
耕战之策,百姓衣食足,更可有爵位!
军功爵论,摒弃私斗,尚武之风发扬于军中,早就大秦无敌铁骑!
……
诸般种种,无一句提到商君变法之功,却整体尽显商君之力。
更有韩非对于秦法独特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