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在死牢之中……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知府大人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天可怜见,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府,他只是想卖一位皇子几分人情,他只是想快快乐乐再刮几年地皮,然后高高兴兴地乞骸骨回家养老……怎么特么的就卷进了这种事情中了?
贾知府猛然打了个激灵,他牵着钦差大人的袖子,低声道:“大人明察,此事大有蹊跷啊!忠顺王没有理由做这种事情啊!”
……哎哟,是忠顺王?
贾似道不动声色地望着他,心中却飞速回忆着忠顺王的事情。
大战结束,帝国事务由外转内,没有战争牵引,内部种种矛盾相继浮出水面,再也压不住的,就是愈演愈烈的立储呼声。
而在天元大战中崭露头角、取得初步的功绩与声望的皇子们,也进入了各方人士的视野中,而忠顺王……勉强在这名单之中。
是啊,有点勉强。
论武功勇力,他不是顶尖的,论宽厚大度,他也不是顶尖的,论智计手段,他也不是顶尖的,论军功战绩,更不必提,天策帝姬遥遥领先。
不过这也是优点,那就是他似乎什么优势都有一点,他武功比较不错,他比较能礼贤下士,他有点小聪明,战功也能看得过去,当一个人种种的优点都有一些,纵然都不是顶尖,那也算是有点本事的。
而史书所载,皇位更迭,储君虽说是由君王钦定,但大臣们的意见有时也是很重要的,但其中的区别是,君王固然会挑选最优秀、最合心意的后代来继承大统,但大臣有时却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淦你娘,你觉得我们会选一个心机深沉、手段高超、性情酷烈、喜怒无常的有枭雄之子的皇子做我们未来的老大吗?
——吔屎啦!太子一定要宽厚!一定要孝顺!一定要懂规矩!一定要胆小!一定要念旧!一定要觉得祖!宗!之!法!不!可!变!
大概就是这样。
君权与臣权之争,是中央集权制千载以降的主旋律。
所以忠顺王样样不顶尖却每个优点都有那么一些,有时候却更符合某些大臣的心意,尤其是有点小聪明这一点,简直是太喜欢了。
而这位王爷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忠顺二字,忠诚,孝顺,这年头,这国家,这可是做人的本分,一切的根基,所有的立身之本。
而且其母颇受宠爱,外公家的本钱也很雄厚,这也给他增添了很大的竞争力,而纵观史书,也不是没有像他这样的皇子成功登顶的先例……
——不过到此为止了。
略带怜悯的,贾似道在心中给这位忠顺王的未来下了定论。
他会被打死在金陵的。
不过这不是他现在应该考虑的事情。
贾似道看了一眼贾雨村,对方双眼之中全都是惶然之色,嘴唇在微微颤抖,眼神不断变幻,看样子是慌乱之中无意说出来的。
耳边也没有传来兄长的提醒。
应该不是在故意撒谎试探我的……
既然是他无意中所说,那多半就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