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上将军闭门不出,拜访者们都没有好办法,硬闯更是行不通,真是让人无可奈何,他们除了每天上门软磨硬泡之外,就跑去礼部和工部那里施压,似乎每个人都变成了关注军人待遇的热心群众,搞得礼部和工部压力大增,每天都有人指责他们人浮于事、尸位素餐,不把上将军放在眼里。
孙朗这边很是热闹,皇帝那边也差不多。
也许是因为上位者的暗示,也许是因为走狗们的自觉,这两天不一样的声音越来越多,矛头隐隐指向了神策上将军,某些精心编制的谣言渐渐兴起于市井,据说很多大人物都私下表达了对孙朗的不满。
当然,只是谣言。
弹劾的奏章留中不发,也没有哪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跳出来公开指责质疑孙朗,就如同孙朗没有会见任何人一样,皇帝也从未表达过自己的态度。
因为这一切都是表象。
投靠孙朗的人,是想借此攫取更多的利益。
反对孙朗的人,是害怕孙朗的归来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仅此而已。
既得利益者要保住自己的利益,贪婪者想要更多的利益,显而易见的,皇帝与战帅的争锋将掀起巨大的波澜,混乱意味着重新洗牌,意味着前者要紧守防线,后者则可以趁乱谋求更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朝堂各方动向,通常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大部分人都要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求回报的忠诚实在太少太少。
所以皇帝和孙朗都保持着冷静,没有擅自行动。
他们依然在相持。
不过不管心思各异的人们如何行动,这场对弈中的两个最高的执棋者依然保持着冷静,他们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无论利益如何,党争如何,庙算如何,孙朗与皇帝的目的都很明确。
孙朗要复仇,皇帝要长生。
孙朗为了复仇得阻止皇帝长生,皇帝想要长生就要阻止孙朗复仇。
而阻止敌人行动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毁灭掉敌人。
所以孙朗想要干掉皇帝,而皇帝也同样想干掉孙朗。
与此同时,他们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敌人非常强大,不能轻举妄动,要一击必杀,否则仓促出击、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就必然会惊动对手、迎来狂风暴雨般的反击,并因此落入下风。
所以他们都在等,孙朗在等,皇帝在等,他们在等对方露出真正的破绽,他们在等待真正可以一击制胜的战机。
对于孙朗而言,这样的战机很简单。
如何将一名执政二十余载、在位期间赢得天元大战、本注定万古流芳的帝王拉下马来?而且是用堂堂正正的庙堂之争?
只有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