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第二日。
李彦上班努力了一个时辰,照样带薪练武后,准备往太子宫一行。
提到贾思博炼丹,他觉得还是劝一劝太子。
虽然这个世界有武功,或许丹药的效果比起真正历史上的强,但若说对人体的毒性完全消失,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听不听是对方的事,李彦想尽一份心意。
毕竟现在执掌大唐的一家三口里面,他最喜欢仁厚的太子,希望太子能多活一段时间。
出示五品鱼符,进了少阳院后,曹真和那个被鬼吓到都想着干饭的宫婢芸娘,恰好在殿前打扫。
两人见了李彦,赶忙迎上来,笑容灿烂:“李机宜!殿下今早还念叨你呢!”
李彦笑着聊了几句,走入正殿。
就见太子和太子妃,正在逗弄一只小狸猫。
李彦刀斩佛像受伤,在卫国公府修养之时,太子和太子妃还亲自登府,看了他一次。
不怕暴露太子党的秘密,明面上不需要过于掩饰了。
李彦刀斩武敏之,以太子对武敏之的恨意,重新恢复好感才正常。
刻意远离,反倒是欲盖弥彰。
而卫国公府一行,李彦自然是身体无恙,倒是小黑的灵性,给太子和太子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太子的身体太弱,猞猁再有豹奴驯养,也太危险。
帝后没允许,倒是送来了好几只猫儿。
太子和太子妃一块养,很是开心。
“元芳,快来快来!”
眼见李彦入殿,太子连连招手。
不知是否大仇得报,心结散去,太子的中气虽然还是严重不足,但脸色比起最初见到时,好了不少。
李彦也挺高兴,走上前去,逗弄猫儿。
那狸猫见了李彦,立刻贴了上来,绕着他直打转。
太子妃不解:“它为什么总是那么喜欢你?”
李彦嘿嘿一笑,说了实话:“我是动物之友。”
太子妃挺不服气的,但想到小黑的灵性,又不得不承认:“好像还真是……”
李彦对于动物之友的天赋挺看重,在调教狮子骢和猞猁小黑后,已经把主意打到鹰的头上。
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命许大等人,在西市联系专门的狩猎者,物色一头品种最好的鹰儿。
算算时间,也快送来了。
李彦挺期待。
在古代军事上,鹰本来就象征着战神,天空俯瞰的视野优势,实在太大。
犹记得当时在大慈恩寺时,就感叹没有无人机俯瞰,那为何不用灵性的老鹰,来充当高空的眼睛呢!
不过这个世界有武功存在,尤其是弓弦劲的箭术,那是真正的无双神射。
李彦不想好不容易养出一只鹰儿,被人嗖的一声射下来,准备早早调教。
自己先用弓弦劲秘传射,让鹰知道世界的残酷,以后才能在敌人的箭矢中活下来。
太子妃不知他这位动物之友正在想什么,太子则觉得李彦在这个时候入宫应该是有事:“元芳此来,可有事情?”
李彦也不拐弯抹角:“殿下,臣曾见你服用一个锦盒内的丹药,那是丹药吗?”
太子点头:“那是五云丹,元芳若想用,我去向父亲求取一些。”
李彦心头一震:“丹药是圣人所赐?”
太子道:“是的,父亲也在服用,五云丹是明道士所炼,安神养体,很有神效。”
“明崇俨炼的丹?原来他是这样与李治搭上线的吗?”
李彦暗暗皱眉。
五云丹,名字听上去很普通,其实不然。
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五色瑞云,被看成是吉祥。
在道家里,又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说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葛洪的《抱朴子》里就有“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之说。
当然,现代人都知道,这些天然形成的矿物质,里面含有许多重金属,是不能直接食用的。
可惜啊,自己劝不了,因为这丹李治也吃。
太子见李彦脸色有些凝重,感到奇怪:“元芳,怎么了?”
李彦用贾思博顶锅:“凉州贾氏那位投靠吐蕃,发展暗谍的叛贼贾思博,就喜炼丹,但所练丹药从不示人,也不自用,臣担心他别有所图……”
太子恍然:“元芳有心了,不过宫内的丹药,都是由尚药局管理,我的东宫也有药藏局,不怕贼人作祟。”
李彦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祝李治身体健康:“那就好!那就好!”
既然提到贾思博,太子又询问了一番,听说此人至今还是没有开口,脸色微沉:“大军即将出征,绝不容许朝堂之上,有人和吐蕃暗通款曲,以图不轨!”
李彦这次是真的同意:“殿下所言甚是,前方军士效命死战,岂容后边叛徒传递情报?”
太子见他口气有些不对劲:“元芳,你准备怎么查案?”
李彦道:“我准备从武库失窃的军械开始查,顺藤摸瓜。”
太子的神情顿时凝重起来:“元芳,你想好了吗?”
李彦道:“殿下,昔日武敏之府上的役力为恶奴所占,胡作非为之时,臣位卑言轻,最后只能将那群恶奴除去了事,治标不治本,此时臣已是五品机宜,有些事情也可以尝试着做一做了,慢慢来嘛!”
太子凝视着他,正色的道:“你放心去做,我保你不失!”
李彦笑道:“多谢殿下!”
太子监国五次,不是不知道触及权贵利益的凶险,能说出这话真的不容易。
换成李治,也想清理往军中伸手的蛀虫,却肯定不会明言支持,而是默默调控,让他冲锋陷阵。
两人又讨论了一番,太子提醒道:“元芳,母亲昨日提及你,你离了少阳院,去麟德殿一行吧!”
李彦知道,这段时间太子对武后又亲近起来。
&nbs... -->>最新章节!
sp; 毕竟只要不涉及权力,武后对于这个儿子是很不错。
再加上这个世界武后和武敏之彻底翻脸,两人重归于好也很正常。
他点点头:“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