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赵高就是嬴政身边最亲的人,日夜守护在嬴政陛下身边,对嬴政的秉性脾气了如指掌,但是驱逐扶苏,赵高却没有提前看出一点的征兆。
一群迷信诸侯分封的大臣如同天狗蚀日一般的惶恐不安,但唯独赵高,在这片黑色之中,隐隐看到了一片神异的天地。
皇帝陛下对太子将闾的信任程度,让赵高感到惊骇,如果皇室内部一直平安无事,自己也只能永远的做一个皇室宦臣。
在嬴政身边三十年,一直对皇帝陛下忠心耿耿的赵高,也逐渐的明白了庙堂权利的无穷奥妙和艰险危难。
即便是政治最为清廉的大秦庙堂,也会有一片黑暗的角落。
在这一片暗无天日的地方,充斥着人性最深处的重重欲望和权利交织的贪婪。而隐藏其中的却是风暴来临之时,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的残酷搏杀。还有隐藏在重重帷幕之下的隐秘。
赵高这一辈子,可以说比起任何一个朝中重臣都要丰富多彩,也给皇帝陛下办理了很多隐秘私事,嬴政最为痛恨的赵姬和嫪毐的私生子,就是赵高秘密扑杀的。
执掌罗网,刺探王族元老和权臣隐秘,监视顿弱姚贾的邦交刺杀,事情多的连赵高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惊霓和玄翦,却是嬴政皇帝让赵高转交罗网的时候,留下的最后一道王牌。这道王牌针对的却是大秦太子将闾,而现在,这道王牌却要转交到焱妃的手中。
赵高不敢违抗皇命,但心中却始终有一点小小的怨言。可以说赵高这一辈子,始终活在暗无天日之下,精通秦国律法,却从来就没相信过律法的公正性。
在赵高的心目中,权利来自于上,在森严的法律,都要按照皇帝陛下的心意而转变的,而庙堂权利的最高点,也就是法律的空白点。
这也是巍峨肃立的法律铁壁源头最脆弱的一点,在权利的制高点,只有帝权才能决定一切,帝王能够改变法律,但是法律却改变不了帝王。
就如同扶苏主张的诸侯分封制度,如果嬴政打算改弦易辙,即便是森严的秦法也无可奈何。
而想要这一辈子荣耀加身就的始终靠近和掌控权利的制高点,这是在腥风血雨中锻炼出来的见识和阅历。
自从皇帝陛下让十八皇子胡亥拜自己为师学习秦法,走上权利巅峰的念想越发的涌上心头。
岁月流逝,当年的懵懂顽童已经长大了,十四岁的胡亥已经变成了一个丰神如玉,资质特异的年轻皇子,虽然还没有加冠礼,但已经可以成长的和大臣们讨论国政了。
为了让嬴政皇帝对自己另眼相看,也为天下宦官争一口气,也为了让胡亥成为自己的保护伞,赵高一直教导胡亥两样本事,一种就是精通秦法,二是有皇族子弟的风范。
对于学习帝国律法,身为皇子的胡亥是深恶痛绝的,如果不是赵高严厉督导,这个曾经被嬴政皇帝戏称为荷花公子的皇子,肯定一条秦法都记不住。
但是对于修习皇室子弟的风范,胡亥却津津有味,他区别于扶苏的温文儒雅,也和将闾一身的虎狼之气不同,那是真正的贵族范儿,一看就是天潢贵胄。
而按照赵高给他安排的路线,就是通过修习贵族范儿,让他远离声色犬马,将来做一个正经的大臣或者是将军,一旦皇帝陛下殡天,将闾当上大秦之帝,胡亥就是赵高的归宿。
赵高很清楚,自己参与的帝国秘事太多,在将闾的庙堂中是站不住脚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赵高才费尽心机将兄弟鸽子送到了将闾身边,也算是和这位将来的帝君多了一点联系。
但是让赵高绝望的是,胡亥并没有学会帝王的才能和品德,却将皇帝的言谈举止模仿的惟妙惟肖,连声音语调都惊人的相似。就连自己这个皇帝近臣都听不出来。却也把赵高吓得面如土色,严厉的告诫胡亥,胡乱模仿皇帝陛下,是砍头十次的重罪。
这可惜这个修习帝国法律的皇子,却没听出帝国什么时候有这种律法,更没听出砍头一次和十次有什么区别。
但通过这件事,也让赵高知道了胡亥是一个无能但却天赋异禀的皇子,而最重要的是,胡亥是赵高将来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