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斯肯定点头:“还差几天,他就满十七岁了。”
嬴政有些惆怅,随即一笑:“刚才还谈的还是谁能代替蒙恬,怎么说起太子来了。”
李斯顿时瞠目结舌,随即符合道:“是臣一时妄言,臣的过。”
嬴政一笑:“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李斯老脸一红,赶紧转移话题:“帝国之中,能够暂代蒙恬的,唯有太子了。”
嬴政微微沉吟:“朕虽然也有此意,但是将闾孤身在外多年,好不容易要回到咸阳,难得和朕团聚,这件事暂且不提,蒙恬军报,今年狼族遭遇百年难得一遇的雪灾,赖以生存的牛羊冻死无数,朕打算趁机进攻草原,不知道丞相意下如何。”
看着李斯难堪的神色,嬴政脸上的笑容慢慢的凝固:“怎么,你不认同。”
李斯道:“如果和狼族开战,臣鼎力支持,但是如果吞并草原,臣却认为不可。”
嬴政眉头微微一锁,随即又攸地一挑,沉声问道:“说出理由!”
李斯正色道:“以臣看,不管是东胡,还是匈奴,之所以不敢进攻中原腹地,都只是畏惧我大秦国力,军力,所以,只要能让匈奴畏惧我大秦,足矣,我强则温驯、我弱则不恭?利益!国之利益!一切都取决于国之利益,对东胡是这样,对狼族是这样,对大秦也是这样。”
第0825章 一代名相
“开疆扩土占据草原,也是帝国利益。”嬴政正色道。
李斯道:“是,帝国地域广袤,但唯独欠缺牧马之地,但是,凡事要有度,过之则不及,昔日大秦东出,首先攻占的是韩国,只是因为韩国占据了大秦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而且连纵各国,试图对我大秦不理,成为大秦心腹大患,所以,必夺。
燕国虽然穷困,却和我大秦是世仇,所以必灭,魏国,楚国,乃是鱼米之乡,得之可以济万民,当夺!
齐国虽然距离大秦万里之遥,但是君臣无道,黎民懦弱,帝国可以打的下来,而且还能治理,所以,可夺。中原六国,夺之对我大秦有利,但是,草原大漠却不是如此。
陛下,草原狼族和东胡部族始终都是我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原大战,他们趁机休养生息,部族日益壮大,一旦孤军深入草原,东胡所部必定趁机作乱,这时候,狼族所居之地占据了几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粮草无数,对国家的损失太大了。
而东胡如果同时作乱,帝国也就只能同时用兵,势必要调动南阳三十万大军,但是,中原内部谋逆者依然不肯停歇,那就违背了当初两位老将军和三位上将军制定的,屯重兵于南阳威慑天下的本意。从而造成腹背受敌,乃是不智之举。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如果帝国在狼族草原用兵,不要说孤军深入粮草难继,而草原部落没有固定的城池,即便是纵兵抢劫黎民百姓,也寻不着他们的踪迹,而且,即便能够抢劫几个小部落,也不够大军所用。
一旦战败后患无穷,即便是惨胜,也是不能承受之重,这个惨字,即说的是士兵伤亡惨重,也说的是国家消耗过巨。
臣这些年跟随在太子身边,看着太子违背圣人言大行商贾之道,也想明白了一件事,战争不是买卖,但是却有共同的道理,如果战争的付出超过所得,那就要避免战争。
再者,现在帝国还有很多大事,巩固中原,蜃船出海,甚至筹备整修和联合六国之长城,还有骊山陵墓的修建,一系列的大事,都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如果一哄而上,那百姓就会元气大伤。
昔日的周穆王一代天骄,就是因为征讨蛮夷无度,结果差点被内贼所趁,后来平息叛乱,积攒几百年的国力也消耗一空,兵卒死伤无数,从此走向衰败,这才有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可以言,周之覆灭并不是帝国所为,而是周穆王种下的祸因,陛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
诚然,不管是狼族和东胡,都是帝国之患,数百年来不断的侵袭中原,而帝国也终究要解决这种边患。但现在非其时也。
攘外必先安内,只有中原内部稳固,坚不可摧,才能大举动兵,那时候进可攻退可守,才能保帝国万年基业。”
李斯这番话,也是深思熟虑过的,狼族和东胡以前的情况,现在的情况,他也尽最大的可能去了解,结合现在帝国的国情,他从而判断,出兵匈奴本来就是得不偿失之举,最好的办法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不酿成更大的祸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