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暮政,内忧大于外患,以臣之见,泗水萧何,桑海张苍,甚至远在桑海的吕蒙,都需要早日进入庙堂之中。
二冯和蒙毅主持内政,蒙恬王贲李信等人主掌大军,即便将来天下有变,也可以帮助太子稳定朝局,廓清天下。
而且,即便中原内部如何动乱,不能动用岭南大军,不然,岭南三郡就永远脱离华夏了。”
一口气说完,王翦也是气喘嘘嘘,躺倒在卧榻之上。
嬴政这还是第一次听到王翦对李斯这样的评价,神色既是惊讶,又是不安。
这句话当年将闾前往桑海之时,也曾经说过,话语不同,但是其中的寓意却一样。
眼看两位老将军疲惫到了极点,嬴政心中难过:“两位老将军还有什么话交代政。”
蒙武笑道:“该说的,不该说的,我们两个人今天都说了,老哥哥素来谨慎,从来不肯对庙堂之事做出任何评价,但是今天,憋在心中十几年的话也脱口而出,陛下不要怪罪。”
嬴政悲切道:“二位都是金玉良言,政谨记在心,不敢一日或忘。”
招呼夏无且进帐,照顾两位老将军,自己却走出军帐。
天空中飘着雪,纷纷扬扬,柳絮一般的飘洒着,诺大的军营朦胧一片。
一队队的骑士持戈巡视,嬴政走的很慢,思绪和雪花一起满天飞扬。
王翦和蒙武相继病危,让嬴政第一次有了一种泰山巍峨,却无所屏障的孤独和落寞。
甚至,心中隐约有了一丝恐惧和忧虑,对于一个君临天下的帝王而言,这种愁绪是前所未有的。
毕竟,王翦和蒙武是帝国之中两大名将,比起当初的武安君白起,甚至比兵家尊崇的兵圣孙武都不在以下。而他们在帝国建立中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
但最根本之处在于,王翦有一种坚毅笃实,不会被任何人所左右的超乎寻常的鼎力。
王翦在军中的威望和功勋,以及和嬴政在早年结盟共同面对艰险时期的经历,塑造了王翦含蓄而迂回坚持自己主张的方式。
即便是面对朝臣的质疑,他的主张也从来没有被撼动过,含蓄而迂回的坚持让人容易接受,所以,不管是嬴政,还是庙堂上的忠臣,就连他麾下的部将,都没有和他产生过间隙或者摩擦。
而这样更是让人不可思议,就是这样一个王翦,从来就没放弃过一次自己的主张,并且以事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灭赵大战徐徐图之,灭燕之战疾如闪电迅雷不及掩耳,灭楚大战却是全国之兵,针对岭南却是民族融合为主。
每一次的真知灼见,都让帝国走向了胜利,每一次帝国走到这种重大关节,王翦都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却不会用激烈的方式劝谏,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最终,庙堂君臣都会同意王翦的方略。
王翦也能够毫无怨言的实施自己的战略,最终获得成功。
但是蒙武却有所不同,他一改蒙鸷凶兵悍将攻城必屠从而震慑天下的作战方法。变得温和莹润,一直默默的跟随在王翦身后,竭尽全力弥补王翦和庙堂政见上的分歧。从而让王翦的主张得以通过。
甚至灭国大战,他每次都是押运粮草,从来就没让王翦所部陷入弹尽粮绝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