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沉默了,对于将闾,心中不知道是感激还是愤怒,呆呆的看着盛绽的桃花。
“你在狐疑。”李牧抬头看了他一眼:“就已经说明被我说中了,老夫独居这里多年,一直在思索当年赵国为何会被大秦所灭。
欠缺的是军力吗?不是,当年大秦攻打赵国,所用大军不过四十万,两国兵力想当,即便是在大秦号称战无不胜的王翦,也不敢轻举妄动,苦耗了两年,还是因为收买了奸相郭开,让赵王和老夫军将失和,赵国这才被灭。”
李牧声音悲楚,一边回忆当年往事,一边徐徐道:“抛开效忠的国家不谈,你我都是边关守将,孤身在外对庙堂之事一知半解,和君王也缺少交流。
为将的大忌,就是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报效国家,即便是在英明的君王,对手握大军的将军也会从内心深处隐藏着深深的忌讳。”
蒙恬深以为然,在没见到太史腾和申犰之前,自己内心深处何尝不是惊恐交加饱受煎熬。
“嬴政之所以让扶苏来到九原,当一个闲差监军,就是为了让他托庇于将军羽翼之下。”李牧一叹:“但是,你虽然明白了皇帝的意图,却没顾忌到太子的感受。
国家之乱,在于庙堂,明哲保身虽然也是一种方法,但是,大秦既然已经确立了太子,将军就不要站错队,这次回去之后,就应该奏请皇帝,让扶苏离开九原大军,这样将军才不会掣肘。”
“前辈认识太子。”蒙恬奇怪道。
“不认识。”李牧笑道:“就连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就是担心你被庙堂上的争斗迷惑了心智,惨遭杀身之祸。”
“晚辈受教了。”蒙恬躬身一拜,这些事情都是当年李牧亲自经历过的,对一个将军来说,明白了这种道理,才能荣盛不衰。心情也随之开朗了许多。
“你和大秦太子很熟悉。”李牧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蒙恬正色道:“前辈虽然没有听说过太子大名,但是,有一个人恐怕却听说过。”
“谁”
“青龙上将军。”
李牧皱眉:“大秦三位上将军,王翦,蒙武,还有青龙,但是这个青龙却神秘到了极点,七国大战,他屡建战功,帝国建立之后,却功成身退,也是一个明智之人。”
蒙恬哈哈大笑:“前辈错了,这位青龙上将军,一直活跃在庙堂之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身份,他就是当今太子将闾。”
“什么。”李牧陡然就站直了身休,“当年率军突入楚军四十万军阵,逼死项燕的竟然是帝国太子。”
蒙恬肯定点头:“当年在太子麾下的,还有前辈的一个弟子。”
“谁”
“平原君。”蒙恬笑道:“现在他已经是岭南将军,地位不在蒙恬以下。独自领军二十万,镇守百越之地。”
“赵平。”李牧神色有些激动:“他没死。”
“当年赵国灭亡之后,赵嘉率领残部,在代郡建立了代国,太子横扫燕国,包围了代国,赵平为了代国的百姓,率领赵军投诚太子,委以重任,楚国灭亡之后,赵良归属于家父麾下,征讨岭南,战功卓著,家父和上将军王翦奉命归朝,就奏请皇帝陛下委任赵良为岭南将军,前辈,有徒如此,可喜可贺啊!”
蒙恬投桃报李,也希望李牧再次从军为帝国效力,不惜将这种军国大事据实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