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从其中嗅到了一种阴谋的味道,夹杂着血腥,让他不寒而栗。
赵高府上,后花园中,白雪皑皑,小亭独秀。
虽然以临春日,但是咸阳依然滴水成冰,赵高却不顾严寒,一身黑袍,坐在一张铺着虎皮的软榻上,榻边放着小案几,上边置放着茶盘、茶具和盛茶叶的小钵,身边不远处。
一个黑衣脸蒙黑巾的汉子,背着一柄长剑,蹲在地上侍弄一只红泥小火炉。
热水滚动,黑衣汉子将瓦罐送到了案几之上,赵高慢条斯理的投茶,润茶、冲茶、浸润、分茶……
茶盏很小,却是最好的羊脂玉,一杯只够喝一口,白玉杯如星子,青玉盘如满月,提壶轻轻一点,好像洒落了七道星光,然后他就逐一举起,嗅、品、饮,当他微闭双眸仰起头来时,寒风从颌下吹过,如果再有点胡须随风飘舞,那就有点世外高人的味道了。
只可惜,颌下的寒风时刻在提醒他是个阉人,是个太监。即便是有绝世才华,也不可能在庙堂之上当朝做宰,建立再大的功勋,也不能位列三公九卿。
太监就是太监,阴阳不分。
他将写满李斯罪证的奏折交到太子手中的时候,真实的目的就是隔山打牛,拼着玉石俱焚之心,但是将闾的态度,却让他心沉谷底,胡亥有能力和太子分庭抗礼吗,没有。
将闾完全可以壁虎断尾,舍弃李斯,吕雉和雪女,一旦他下了这个决心,将事情闹到咸阳宫,那就真的是自己的死期了。
胡亥身为皇子,即便犯罪也不至于被杀,但是身为他的老师,却难逃断头之罪。当一个皇子的师傅,本来就是荣耀和危机并存。
李斯如此,尉聊如此,自己也同样如此。
但是皇帝突然去了南阳,对太子遇刺之事不闻不问,反而让群臣商议科举取士,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让他品出了不同的味道。但他已经存了必死之心,自然也懒得揣摩圣意了。
但是,等满朝文武,准确的说,是整个帝国贵族,民间朝野,只要是能够在庙堂上说上话的,都不顾一切的发动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反对科举取士上来,赵高突然就醒悟,不对劲。
第0133章 蒙恬归来
和李斯将闾一样,赵高也弄不懂皇帝真正的目的,不过,这对他却是一个机会,以他对将闾的了解,这个太子绝对不可以用常理度之,虽然贵为帝国储君,但是骨子里却带着一股江湖习气。
庙堂之上那种当面叫哥哥,背后捅刀子的作风不仅玩的出神入化,甚至,一怒之下闯进中车府,当众将自己击杀都有可能。
太子爷的座右铭本来就是我死之后,那管洪水滔天。
但是,庙堂之上热议如火如荼,反而让赵高看到了一线希望,皇帝乱拳打死老师傅之举,反而会让他投鼠忌器,不敢乱动了。或许,这一劫能够逃过去了。
满朝文武全部精力和能力,已经全部投到科举取士上来,这时候铲除异己发动内战是不明智的,将闾和李斯都不是蠢人,应该看得很透彻。
时间这把杀猪刀,可以泯灭很多东西,只要拖到将闾走马上任,成为九原上将军,那咸阳城中的一切,依然还是自己说了算。
帝国和狼族之战,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打完的,尤其是和匈奴战争结束之后,帝国会在起修建万里长城之风,以他权势之重,皇帝临死之前,是不会让他回咸阳的,所以,那时候他就是想翻旧账,人在九原,也无法掌控咸阳局势,火候一旦掌握不好,就会反受皇帝猜忌。
所以,这是胡亥的机会,也是他赵高的机会,这场风波是皇帝发起的,以嬴政的脾气秉性,是任何人都左右不了的。
但是,皇帝想做什么又要达到什么目的,赵高也猜测不透,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所以,对隐藏在群臣中的喉舌,他没有做出任何的指示。
挥刀成一块,将自己阉割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虽然现在是一个中车府令,但是这个地位,他还真舍不得放弃,更不想死。
经过这一劫难,他也心生警惕,皇帝的权威是任何人都不能触犯的,那怕你位极人臣,成为太子,皇帝的一喜一怒,一个眼色,就足以将你辛苦建立起来的权势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