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侧眼看了一眼蒙毅,长叹一声:“遥想武成候当年,金戈铁马,征战天下,一战倾人城,在战灭人国,雄图武功,纵横睥睨,恨六国之羸弱,以九州为渺小。
与世长辞之后,方知身躯渺小,黄土一冢,片席之地。人归尘,功入土。逐胜于人间,永没于黄泉。”
蒙毅听的心中一寒,刚想为大兄美言几句的话,有吞回了肚子中。李斯之言王翦,却不提及蒙武,是因为王翦临死之前,早已安排好了身后事。
而亡父却没有,按照自己和将闾的情谊,蒙氏永远为大秦权贵,并非奢望,但是大兄。
“上卿,昔日武安侯,太子征战燕赵,上卿和王贲都曾为副将。也是在这红河谷,太子和王贲,率军和平原君赵平一战,血染黄沙,无数的亡魂。却也是为大秦开疆扩土。”蒙毅没搭茬,李斯却不肯放过他。
如果蒙恬成了上将军,不仅是太子将闾不安,就连他这个左相也休想安生。.
第0467章谁当上将军
至于谁能在诸将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帝国三位上将军中的一员,皇帝一直都没有表态。
而这次,最善于揣测皇帝心思的李斯,也实在猜不透皇帝的心思。只不过,他却知道皇帝日渐阴沉,恍惚的神色,却说明他内心深处,也在艰苦选择和剧烈的冲突。
陪伴在皇帝身边将近三十年,李斯都没见过皇帝这样紧张过,那怕是当年嫪毐举兵造反,皇帝也是谈笑自如,面不改色。
但是皇帝不表态,李斯反而更加的紧张,将闾和李贽的婚事议定,他已经是将来的皇亲国戚,那怕是李由,只要不犯大错,将闾也不会杀他。
但是,将闾却需要以二十几岁的年纪,却不得不肩负起国之重任,就要和年龄比他大几十岁的奸猾老臣斗心机,比手段,虽然说,年轻不惧失败,但是政治可不是比赛,失败之后可以再来,年轻不是他的借口,帝位的争夺也不允许他失败。也不敢失败。
但是李斯更清楚,皇帝是一个沉默的君王,绝对不是一个沉默的羔羊,王绾的失败,并没有引起蒙恬的警惕,他不顾皇帝的警告,一心扶持扶苏,就是置皇帝于不顾,就军权的归属,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
扶苏的死就是一个沉重的警告,也彻底将蒙恬打懵了。
皇帝想要保住蒙恬,一是因为当年的情谊,二是为了报答蒙武,三是蒙恬几次和灭国功勋擦肩而过,是因为蒙恬顾全大局,没和王贲争功。
所以王贲卸掉上将军军职,升任太尉,就等于将灭掉狼族,开疆扩土的功勋让给了蒙恬,以弥~补当年的遗憾。
但是,王贲直来直去的性子,却没想过,这样一来,反而将蒙-恬推到了前台。
不可否认,蒙恬是继王翦之后,最恰当的上将军人选,文武全才,对皇帝忠心-耿耿。
但是对将闾,对李斯,对维护帝国法政的臣子来说,他不是。杨瑞,李信,辛胜等等,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上将军,唯独蒙恬不行。
军权之重,可以影响庙堂,影响大政,同时也会影响帝位的更迭。但这件事他说了不算。
皇帝的逻辑却是,皇帝能够掌控的军权,一定要比太子的重,所以皇帝说谁行,谁就行,不行也行。
因此也导致,申裘和太史腾离开南阳老军营之后,军权落在了老赢贲手中。
“上卿,怎么不说话。”李斯再次出声问道。
蒙毅对李斯这种厕中鼠的心思,一清二楚,但他现在真没什么话可说,他了解皇帝对蒙恬的愧疚,也知道将闾和蒙恬之间的龌龊。
他迟疑了一下,才道:“丞相,当年上将军王翦,率领四十万大军攻打赵国,而李牧也是领全国之兵,同时,占据了地利,人和,却败在了上将军手中。你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李斯微微一愣,神游中的嬴政,也缓过神来,微笑看向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