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泗水脚下的是桑海郡守,小圣贤庄的长老荀夫子,还有仅存的绮里季,夏黄公,而身后,却是几十名来自于齐鲁之地的儒家子弟。
而他们先于皇帝陛下聚于泰山,商议的却是封禅礼仪。
只不过这段时间,儒生却是各执一词,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桑海郡守吕翁始终是贡献双耳,一言不发,说实话,如果不是顾忌这群法儒弟子声势浩大,早就将他们驱逐出境了。
但是这群酸儒,却将事情无限的扩大,扩大到了嬴政是否有资格封禅泰山的地步。
荀夫子淡淡的扫了一眼身后群儒:“自古于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这句话倒是极合吕郡守的心思,中原太平,塞外可不太平,封禅的目的很简单,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帝01国民心,民意达到和谐统一。承认赢氏皇权,以熄争心。从而调动中原,所有人力物力,以战北疆。
绮里季却有些沉吟:“齐桓公称霸,会诸侯于蔡丘,而欲封禅。
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
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听他将三皇五帝都抬出来了,来佐证嬴政皇帝不配封禅,吕郡守心中升起了一股杀机!换句话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霸者不配封禅,只有让天下承认的圣君,明君,才有资格封禅。
夏黄公却比他圆滑的多:“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今大秦,广纳四海,拥有九州,皇帝的功绩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自然要封禅泰山,以告天下。只不过,封禅的礼仪,是按照周礼,还是儒礼,或者是阴阳家的神仪,还需要斟酌而已。”
吕郡守微微摇头:“周礼是不用去想的,秦灭周,不仅亡其社稷,也同时废掉了周礼。”
“郡守所言极是!”荀夫子断然点头,周礼的精髓是什么,是分封,但是你想从这父子二人手中讨一块封地,恐怕马上就大难临头。
人家是不介意杀人的,至于口碑这东西,太子爷将曲阜孔坟都挖了。还在乎这些虚名。
至于争执的是法儒礼节,还是阴阳家的神仪,其实就是争夺的庙堂主导权,自从封禅之后,是法儒为尊,还是阴阳家为魁首,将来朝堂之上,是用阴阳家和法儒谁的主张治理天下。
按照荀夫子的心思,自然偏向法儒,毕竟,融合了秦法的儒家,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治国理念,比起阴阳家强多了。
但是太子却是阴阳家的弟子,除非他叛教出门,要不然,阴阳家始终压法儒一头。
而这次,主持泰山封禅的,却是阴阳家少君将来的帝后姬如千泷,三妃之首的月神。肯用法儒礼仪来封禅才怪!
那怕她们对自己毕恭毕敬,一口一个师傅,那是看在将闾的面子上,但一涉及这种大争,肯定马上翻脸。
别看姬如千泷年纪小,心中却有主见的很,而最可怕的却是,将来东皇太一问罪小圣贤庄。
大秦二世双帝后,姬如千泷为首,东皇太一为末,但真正霸道无双的,却是这个东皇太一。一旦被她嫉恨在心,成为二世帝后之后,有的是办法,灭掉小圣贤庄。
即便是身边的吕郡守,对于用法儒礼仪来祭告天地,也不以为然,人家的闺女可是将来的大秦二世九嫔之一。同样是位高权重,为了一己之私,给法儒门庭埋下杀机,实在不美。
但无论如何,大秦以法治世,法儒也会荣盛不衰的,实在没必要,因为一个封禅礼仪,往死里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