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指望另一个世界、或者如同小说中描述的小世界、灵地一般遵守这边的事件和规矩。
所以我认为当时应该是三月,桃花盛开。
渔人桃花在桃花林下见到了黑光空洞,他弯腰走了进去,先窄后宽,随后豁然开朗,看见另一边一片片整齐修葺起来的房屋。”
“还有么?”
黄浩鹏点点头。
给自己点燃了香烟:“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一句。
首先,秦朝时期人们的衣着装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我不太清楚。
但是秦朝是公元前206年灭亡,而东晋大体存在时间我虽然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在公元三百到四百年之间,意思就是这其中,相差了五六百年的时间。
就算是古代,衣着也足够发生好几次翻天覆地的衣着变化了,但是桃花源里的人居然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很奇怪么?”
黄浩鹏:“为什么?因为他们并非与世隔绝,至少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人进出,只是不能与外人言罢了。”
“渔人一离开就去报告太守了。”
黄浩鹏笑起来。“上学时候,语文老师说渔人贪图赏赐,但是发现一个小村子多征收一点赋税,赏赐很多么?利益很大么?
那么。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原因让渔人一离开桃花源就开始处处志之,做标记,然后直奔太守府?”
“因为渔人吓到了,在古代身份身份地位,就用什么样子的布匹,甚至房屋建筑多高,什么规格都有严厉的规定。
对于一个愚昧的渔人来说,桃花源中的一切在他看来和造反无差了吧,所以他才慌忙去报告太守去了。”
林志坚沉吟一下。“文章最后有一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意思是不是可以解释成,因为那是黑光空洞,渔人一走就关闭了,所以没有人能够找得到?”
“黄浩鹏”点点头。“有这方面原因,但是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刘子骥并非病死,而是纠缠不休被灭口。
而无人问津,或许是被那个地方在世俗的势力强行压下。
造反这样的君王大事,谁敢马虎,怎么可能无人问津?”
林志坚也有些心惊。
什么事情都怕推敲,这么一推断,简直细思极恐,让人毛骨悚然。
“的确能说得过去,不过《桃花源记》只是陶渊明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表现追求理想和发泄不满的序言罢了。”
看了眼黄浩鹏,他这个属下今天似乎有点不对劲,似乎思维太活跃了些。
也没有从前那么严肃古板。
“但是也可能陶渊明只是记载了这些事情,或者他本身经历过这些事情。他只是将自己看到的,换了个视角写出来罢了。”
“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
所以中小地主出身的陶渊明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义熙元年(405年),他坚辞去了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第085章 忽悠完成!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而按照北大院的教授考证,刘裕后面似乎被一股力量影响着,很多地方昏庸得太匪夷所思,对于帝王没有好处,却有益于世家。
不过东晋能流传下来了文献已经很少了,最后我们大概的锁定在一个叫李姓的谋士身上,关于这个谋士出身豪门李家,自负的刘裕却对他得意见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听从。
这说明了李姓在当时有很大影响,甚至很多人对他们或许很了解,比如祖父做过太守的陶渊明。
以陶渊明的才干,或许被李氏邀请过,只是被他拒绝。并且陶渊明很可能将东晋局势糜烂的因由怪在李氏身上,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写了这篇桃花源记。”
“你的意思是桃花源属于这个李家?”
林志坚微眯着眼睛。
“黄浩鹏”嘴里说得有些发干,装模作样的使劲瞄林志坚的烟盒。
林志坚哭笑不得。
递过了一根。
‘黄浩鹏’接过,点上,深吸一口烟。
精神上来来,款款而谈。
“关于李姓来源有一。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宗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异姓为李,意思是改成了李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
虽然被分封到了巴子国,但是钟离山作为他们祖地,肯定还有族人留下。
李姓如果真有特殊,那么很可能就特殊在这里,好歹和周朝皇室姬氏一个祖宗。
那么这个钟离山在东晋的时候在哪里?
就在桃花源记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武!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