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江西红军的国家,除林汉和汉娜操纵下的德国,一直瞧不起中共的斯大林,在基尔密谈之后,也转变了对中共“小气”的态度。
1934年5月,当十九路军被李润石红军逼得把自己“卖身”给宋子文时,两条来自苏联的货船在东山港靠岸,船上装载着整整三万条莫辛那甘步枪,以及一千万发子弹。这是基尔会议后,斯大林答应援助中共的第一批武器。此外还有上百门的50mm迫击炮和配套的炮弹。
这些莫辛那甘步枪和北伐时代苏联援助广州政府“水连珠”步枪是同一个型号,对红军来说并不陌生。江西红军手中也有不少南昌号起义时带出来的莫辛那甘步枪,不过由于子弹缺乏,加上后来得到林汉海量的德械毛瑟枪的支援后,莫辛那甘步枪退居二线,交由新兵或地方民兵使用。
和德式毛瑟步枪相比,莫辛那甘步枪结构更简单,维护更方便,精准度方面,甚至被称为二战精准度最高的步枪。更难能可贵的是,历史上哪怕是苏联最危险的1942年,生产简化,武器质量大大下降的这一年,苏联生产的莫辛那甘步枪的性能仍然没有太大的降低,相比之下德国毛瑟98K的1944年版就糟糕得不成样了。和毛瑟步枪相比,莫辛那甘步枪唯一的不足是开栓相对费劲,影响了射速,但对子弹并不是太富裕的红军来说这并不是缺点。虽然红军得到了林汉援助,武器弹药供应方面大大改善,但战斗时仍然无法象西方国家战斗时那般奢侈地放手射击。
1934年随着地盘不断地扩大,红军的数量也急剧扩张。1934年年初时,光是福建的红军正规军的数量已达到二十个师,共十五万人,江西、湖南两地红军数量加起来,更达到惊人的三十万。而这还不包括地方的不脱产民兵赤卫队。红军所以能够如此大规模地扩张,一是1932年到1933年的战争中连续胜利,缴获枪枝超过十万条,加上林汉的不断援助,武器的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是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战争”取得的辉煌胜利。林汉借助伪钞,疯狂地在“国统区”内采购粮食。除了一部分反复地倒卖套现外,余下的部分全部转手送给了红军。对于德国来说,大米不是德国的主食,而且从中国运到德国运费上也不划算,找不到卖家的粮食也就全部送了红军充作军粮。
在1932年到1933年这两年期间,湖南、江西、福建三地的红色根据地的粮食供应十分地充足。伙食、营养大大改善的红军也得以放手扩军和练兵。
红军的武器中,装备数量第一的是国内各路军阀“慷慨支援”的德制1888步枪(即著名的汉阳造),不过这类步枪工艺落后,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很多枪械膛线已被磨平,加上其子弹只能使用圆头弹,远不如其他枪械更受欢迎。汉阳造在中国使用量巨大,更是各路军阀武装杂牌军、民团、地主武装的主力装备,红军在战争中缴获了超过十万条。
排名第二的就是林汉送来的一战德军使用的1898式步枪,这款毛瑟步枪的经典之作在改进后甚至是二战德军的主力装备。林汉前前后后总共往苏区运送了六万多条这一型号的毛瑟步枪。红军手中这款步枪的另一个来源就是炮党大方的“馈赠”,全部装备总量约在十万条左右。
排名第三的原本是日式的三八大盖,来自奉天银行的缴获,日本人的偷卖,以及陈济棠“慷慨”的“赠送”,总量大约在一万条左右。考虑到福建战场面对台湾,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红军中所有的三八大盖步枪几乎都被集中到福建这边。
不过,随着大批苏械的到来,莫辛那甘步枪立刻超越了日式步枪成为红军中装备数量第三的武器,而且子弹更是充足。
几乎在这批武器在东山港卸货的同时,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三百吨级别的货船,也在长江里逆流而上。
这条船其实是林汉麾下隐藏多年的走私船,早在1932年时就在长江跑运输,过去和红军有意地没有任何接触。这条埋了两年的暗线,终于在这个月启用。船上装的是苏联偷运过来的四门拆解状态的107毫米1910年型加农炮。这四门炮虽然是沙俄时代的旧货,但架在长江边上,就可以对整条长江航道造成巨大的威胁。
如今的红军,经过两年的大发展,已经将根据地延伸到了长江边上。毗邻长江的洪湖这一带,现在就完全在红军的控制下。只是由于这一带的红军缺少重武器,无法对长江航道横行的外国军舰造成威胁。
依照基尔谈判的结果,湖南红军将在1934年九月发动秋季攻势,彻底解决湖南问题。这四门加农炮就是准备到时候用来封锁长江航道的。在这之前,根据地的红军已经在长江边上适合的地点,借助从前偷运进来的钢筋水泥,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秘密修建好了四座小型混凝土炮台。
大炮运到洪湖根据地附近后,在一座岸边的栈桥,借助一台小型起重机,拆成零件状态的大炮很快从船上吊装搬运下来,运到建好后的炮台内,然后在随船而来的苏联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迅速组装还原成火炮状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来自苏联的火炮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江航道被偷运进洪湖根据地。主要为三十门76.2毫米的轻步兵炮,一百门50毫米的迫击炮,红军手中的火炮,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充足过。
而炮手方面,虽然林汉前期也派出相应地炮兵教官进入根据地培训,已培养出一些炮手,但数量并不是太够。好在苏联方面也已想到这一点,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批火炮,也派出相应的炮手和教官进入根据地指导红军。
在援共这一点上,林汉有些小瞧斯大林了。林汉的出现,虽然在过去狠坑了斯大林两次,但对于处于困境的苏联来说,林汉所极力主张的“中苏德”三国联盟,建立社会主义轴心,赤化整个世界岛。这个野心勃勃的设想,同样也让斯大林看到了摆脱面前被世界孤立不利局面的契机。
而整个1933年,南方红军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革命本就和苏联一脉相承。“因为手下几个愚蠢的蠢货而和中共关系闹僵”,在斯大林看来这是极不明智的,身为现实主义者的斯大林知道该如何弥补。在任培国苏联之行,消除前期的误会之后,斯大林在心里就开始重新构思对中国革命态度的定位问题。
在他看来,希特勒的“合作”明显是别有用心,但这并没有什么。国与国之间,从来不都是这样的吗?这才是正常的。
而苏联的东边,出现一个对苏联亲近,同时可以对抗日本的强有力的红色政权,为苏联解决东部的压力,避免未来苏德间爆发战争时,苏联可能要两线作战的问题。这是一个很美妙的设想。
几万条步枪,百来门迫击炮,加上几门沙俄时代留下来的旧炮,对现在的苏联来说算什么?
援助红军的加农炮虽然是沙俄时代的旧炮,却是那些货色中质量最好的,送来中国前还翻修过一次,性能其实并不差。在过去,林汉援助红军的火炮,大都不是从德国出口的,而是通过弗郎西斯出面,从法国人的仓库里廉价买来的一战旧炮。
一战德国战败后,德国国防军战时生产的火炮在战后几乎全成了法国人的战利品。一战时法国人自己就生产了海量的火炮,这些德国货最后的收场大都被回炉炼钢。只有少部分作为纪念品留了下来。所以林汉在法国人这儿所购买的,也不过是重量最轻的58毫米法制迫击炮,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其轻巧便于机动。同时体积小也便于隐藏偷运。至于炮弹,为了省钱林汉干脆让自己在基尔的工厂自造。
考虑到还要和南京国民政府做生意,希特勒和汉娜都坚决反对对红军援助德制火炮这种露骨的事情(不过这个时期的德国受制于凡尔赛条约,军工生产一塌糊涂,也没有象样的火炮)。所以后来林汉才不得不从日本人方面下手,购买他们轻巧的九二式步兵炮。
在1933年,早期红军手中最多的火炮,几乎全是林汉提供的迫击炮。好在这个时代中国国内的军阀也都严重缺乏火炮。影响倒是不大。此外红军装备的最多的另外两种武器就是林汉提供的掷弹筒和简易的榴弹抛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