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2 / 2)

舰男穿越记 半只青蛙 2700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美国驻上海领事留了下来,并前往南京,准备在那儿红军高层继续进行秘密谈判。美国政府对中国问题的态度是两面三刀,一方面他们支持英日联手对红色中国进行干涉,另一方面,他们同样反对英日封锁中国海岸,影响对华贸易。

支持英日对华干涉,是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屁股问题,阶级利益问题的“政治正确”。

反对对华禁运,这是资本家口袋的收入问题,这是“资本家会出售绞死自己最后一条绞索”的资本家贪婪本质的个人利益问题。

借反对禁运,开了一道口子,让红军有机会获得无法自产的战争资源,则是为了让英日两国干涉中国的战争胜得“别太轻松”,这纯粹就是赤果果的国家利益问题。不管两国在中国的干涉行动打成什么样,都消耗他们巨额的军费,降低这两个国家的国力。上海之战时,红军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全世界他们是一支能战的军队,而不是前清时的那支鱼腩——虽然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依旧惯性地不肯承认这一点,依旧在主动地寻找各种理由否定这点,自己骗自己。但是在上海,离红军最“近”的租界美军,已经亲眼通过租界之战目睹了这一切。

在接到了他们发回的报告后,处于第三者立场的美国人比英日两国能更早地接受这一点。

在阴险程度上,“仙人掌加纳”远不如那个小儿麻痹患者罗斯福,他两面三刀的做派实在做得太露骨太不知隐藏。他的态度,是巴不得英日两国全部深陷中国泥潭之中,一切对华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在进行。

在未来的两个星期里,上海一直都没有战事。从新加坡出发的英国军舰,在接到日本人惨败的情报后,只是将船开到了上海外海进行武力示威了一天,然后就拍拍屁股驶向日本,借助日本的船厂设施加强防空改装。在这过程中,红军也没有出动飞机进行空袭。

他们只留下了少数军舰配合客轮帮忙撤出上海租界里的侨民。

英国人需要时间等待印度驻军的调来,同样也需要时间完成军舰的防空改造。在日本,日本人搜罗全国的防空武器,象刺猬一般地装在了军舰上。英国人也掏出钱,从日本人手里买了一批。由于时间紧急,许多防空武器都是临时从日本陆军调拔的,倒是让日本人发了一笔小财——不过比起凤翔号数舰的沉没,这点小财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英国保守党政党政府给红军最后通牒,开出了一大堆“政治正确”的条款给红军,内容无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辛丑条约》,要求红军赔偿巨额的损失并撤出长三角地区云云。但本质上,保守党政府却是想借此拖延时间以安抚国内激昂的民间情绪,因为他们也需要时间动员和调兵。

前来谈判的红军代表很想对他们说“做你们的千秋大梦去吧”,然后一脚将这些英国强盗踢出去,不过本着同样拖延时间的原则,他们还是坐在了谈判桌前,怀着和对手一样的想法,开始了虚情假意的谈判。

现在整个日本,一方面船厂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忙着修复受创的赤诚号,同时加快加贺号的改装。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却在为上海的战败大打嘴仗。各方势力都想方设法地将这一责任推到对手的头上。双方嘴炮是打得不可开交,加上天皇之位始终无主,整个国内政局是乱成一团。

不过双方有一点上是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全面入侵中国之前,这几天里日本一定要选出一个天皇来。

最终,在天皇遇刺后第十天,也就是六月二十二日,日本各方势力在争吵十天之后,终于选定了三笠宫崇仁亲王担任下一任的天皇。

三笠宫崇仁亲王是日本人中的异类,历史上他早年是个狂热的侵华派。但全面抗战暴发后,到1943年后,随着日本人在各方的战局逐渐恶化,他却开始反思。

历史上,在1943年三笠宫化名若杉参谋,广泛考察从内蒙到宜昌的中国战场,1944年1月5日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干部的一个讲话:《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他在这个讲话中列举日本自甲午战争以后侵略中国的事实,揭露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说日本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样中国人又怎么会不反抗,特别指出共产的军队“男女关系极为严肃,强奸等于绝无仅有;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若不“猖獗”,那将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中的第一大奇迹了吧。他还说:“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这份讲话,当时作为“危险文书”被没收,1994年被日本学者从档案中查找出来,经三笠宫肯定后予以发表。

他在战时反对“神风特攻”,甚至曾经策划过刺杀东条英机,战后又反对保留“纪元节”(即战前日本以史上神代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即位之2月11日为国家法定四大节日之一)。他战后从事史学研究,自甘于“庶民”生活,并能主动地以皇族身份首先进行自我批判,在其思想性自传体著作《帝王、填墓与民众》一书(光文社版)中对战争和皇族制度公开提出批判。

比起那些死不认错和拼死抵赖的日本极右翼,此人却是坚决承认日本侵华罪行的极少数日本上层,也是日本中少数的亲华派。

但是,1935年时三笠宫崇仁亲王,此时他的思想还没有开始天翻地覆的转变。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仍然是个侵华战争的支持者——而且应当是个难得的懂得反思的理智者。

不过现在已不是1931年了,今天的红军已经成长得非常强大。他们已经有能力和日本进行长期的战争,尽管因为工业实力的差距,这场战争或许会打得艰苦,但是绝对能把日本活活拖死在中国。没有了炮党这种对抗战的祸害远胜其功劳的猪队友政权,日本也别想象原历史上那样,轻易地占领大半个中国,他们只会在这儿被嗑掉满嘴的牙。

而现任的崇仁亲王,不,应当叫崇仁天皇。在林汉看来,这个有点理性的崇仁,比皇道派看中的人选对中国更有利一些。毕竟历史上这是日本人中,尤其是日本皇族中鲜有的懂得反思和用理智思考的人。

红军需要时间,日本人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能够在这种“理性”天皇的控制下更迟一点爆发,对中国更有利。他上台,在林汉看来比另一个相对软弱,完全受皇道派那帮马鹿们操纵的雍仁亲王更有利一些。

这样的人选,很有可能在和红军的战争中,吃到了苦头,明白红色中国是一枚硬核桃而不是软柿子之后,就很有理智地缩了回去——当然,这只是最理想最好状态下的可能。从阶级利益的角度来说,崇仁天皇再怎么理智,终究还是无法违背捧他上台的那些幕后势力的意志。

毕竟现在的他,根基太浅,而现在的日本,从上到下都充满了战争疯子,哪怕是现在的崇仁天皇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