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史上正式装备皇家空军的飓风I型战斗机不同,为该型战斗机配制的一千马力的,梅林II型发动机还在开发中,暂时只能用九百马力的梅林I型液冷式发动机顶上。即便如此,其接近四百八十公里的速度,也比现在的FW90和HE51快得多。
飓风战斗机一登场,立刻就扭转了西班牙战场上弗朗哥的空军被动挨打的局面。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共和军这边损失了接近一百架飞机,而弗朗哥方面只损失了四十架,多是轰炸机或其他旧式战斗机,而飓风仅仅只损失了两架,西班牙上空的制空权正面临易手的危机。
身在德国的李华梅得到这个消息后,和国内取得联系,决定亲自去西班牙战场救急。为了对付飓风战斗机,在二月初,德国人通过“汉堡号”训练航母进行空中转场,从航母上起飞了三十架刚造好的BF109B型送到西班牙共和军手上,李华梅此次前往西班牙,就是准备在那儿接收BF109战机。
就德国发动机的开发的进度来说,由于林汉和汉娜这对穿越者的严重干涉历史,今天德国航空发动机开发的速度,已比历史上快了整整一年。
历史上的德国航空发动机的前期开发并不顺利。德国空军主力BF109和He112在进行原型开发时,军方居然无法提供合格的航空发动机,只能向英国进口梅林发动机将就着用。
而到了1937年十月,英国的第一款1050马力的液冷战斗机飓风正式装备皇家空军开始服役时,此时的德国战斗机,最先进的BF109B型,还在使用可怜的600马力的发动机,动能只有对手的三分二都不到。一直拖到了1938年三月左右,德国空军才勉强用上了1000马力的尤莫发动机,也就是BF109D型。(以上皆为史实)
而这个位面,由于得到了汉娜的大力支持,早在1931年开始,奔驰公司和尤莫公司这两大发动机制造厂,其研究部门很早就得到了大笔资金的注入,开始研制新式航空发动机,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开发新技术,全部都没有拉下。当英国的皇家空军为了能尽早地用上新式单翼机而不等新发动机开发完毕,就提前让飓风战斗机使用900马力的梅林发动机“早产”时,在欧洲大陆中部的德国,也将最新开发出来的900马力的尤莫211发动机装在了下一代液冷战斗机BF109和HE112的身上。
身为穿越者,林汉和汉娜当然不可能让德国空军同时装备两款性能相差不大的战机。BF109和HE112只是竞争对手,二者取其一。
历史上,亨克尔两兄弟由于转变观念太慢,其设计战机HE112最终输给了BF109,但实际上,在设计后期,He112的最后改良版He100,综合性能已胜出了BF109不少,可惜诞生得太迟了,最终该机失去了装备德军的机会。
但这个位面却不同。
身为老牌战斗机师设计大师,亨克尔博士受林汉的影响,很早就设计出了He51单翼战斗机,其飞机设计理念,受林汉和汉娜这对穿越者的影响极深,而中国空战中,李华梅驾驶着他设计的HE51F型,更是在全世界打响了名气。李华梅和其爱机HE51F的合影照片频频地出现在各国出版的杂志中,各国军事爱好者和情报人员印象最深的,除了李华梅漂亮的脸蛋和修长的英姿外,就是HE51上几乎涂满整个机身的击坠标记。
而在新一代的活塞战斗机的开发竞争中,没有走弯路的亨克尔博士的产品也不负重望,在和BF109战斗机的同台竞争中不相上下。
而1936年的中日战争的后期,亨克尔兄弟依照汉娜的意见,秘密地将两架HE112A型打着He51G型的称号,悄悄地送入中国,由于李华梅试驾直接参予空战,取得了极珍贵的第一手空战资料。
而在BF109和HE112二者的选择中,身为未来人的林汉并不喜欢BF109,反而对HE112这款在后世只有军迷中才知晓的失败者亲睐有加。
BF109虽然是架好飞机,但他自身有许多先天上无法改变的缺点。
第一:起落架间距太狭小,起落架位置的设计也有问题,降落时极易拿大顶,对新手飞行员来说,这是个不小的缺点,降落事故率很高。
第二:机翼使用的是单翼梁设计,虽然是极大地简化了飞机的制造工艺,但是,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单翼梁在飞机时速超过600公里时,将因为蒙皮变形严重而操纵困难,俯冲时机头难以拉起。在飞机最大时速低于500公里的1937年这不是问题,甚至在最大时速低于600公里的1940年早期,这也不是大问题。
但在到了1941年后,各国战斗机大踏步突破六百,向时速七百公里进发时,这就成了大问题。二战中后期,德国的BF109战斗机有“飞行石板”的外号,主要原因就是单翼梁设计。
喷火战斗机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过由于喷火增加了刀翼的设计,这个问题不象BF109那么严重。
此外由于是单翼梁设计,该机还存在机翼如果安装机枪,射击时震动严重,对飞行稳定性有极不良的影响——所以BF109的武器往往都装在机身上。
第三就是BF109的机身形状设计有问题,不够流线型平直,无法削平机身改善后视性,而在空战中后视性这一点也极为重要的。
后世的军迷在评价梅塞施米特博士时,曾开玩笑地称其应当是个苏联人而不是德国人。BF109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生产快捷性却是一流的,极便于大批量地生产。在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往复杂方向设计的德国人中间,这显得极为“珍贵”难得。
但是飞机毕竟不是坦克,飞行员比飞机要“难造”几倍。对于飞机制造的看法上,林汉是无法容忍为了追生产的一点便捷性,而让飞行员驾驶性能缩水百分五到十的飞机上天和敌人交手然后因为性能不如对手而损失掉。
按林汉的算法,一名训练完善的飞行员最少抵得上三架飞机的成本,一队十架飞机出动,因为飞机性能不如人导致在空战中多损失一架飞机和一名飞行员,加起来等于就是多损失了四架飞机。也就是为了省一点制造工时本方却要多付出百分四十的飞机损失,这是怎么看都是不划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