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阿图拉岛上的三座人口港都是彼此分开,有一定的间隔,为了保证最大的核击效果,联军飞机以空投的方式,在约三十二分钟的时间里,分别在三个港口上空投下了三枚当量超过八万吨的增强型原子弹,保证每个人工港都分到一枚。
之所以没有将三枚原子弹同时投下,主要原因一是三处投弹点距离接近,投掷风险大,同时引爆技术难度高,二是原子弹爆炸时间点过于接近,核爆产生的冲击互相冲突,会削弱打击效果。
在两个小时内,一口气吞下整整四枚原子弹,驻阿图拉岛的守军加舰队,遭受了致命的重创。
在地下防空洞里躲过第一次核攻击的麦克阿瑟,没有逃过第二核打击。第二枚核弹就在距离他的防空洞所在处约一千五百米的港口上空550米处被引爆,当时正在防空洞外“看风景”的麦克阿瑟,在核爆产生的光辐射的烧灼下,直接烧瞎了眼睛,而后涌来的核爆冲击波直接将他的身体吹得无影无踪。
另一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员哈尔西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八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就在他的舰队头顶爆炸。
如果当时他正在自己的旗舰蒙大拿号里指挥,蒙大拿舰长室超过两百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和四百毫米米的侧面装甲,倒是可以撑得住千米外核爆的核爆冲击波和核辐射,他或许有一定可能逃过一死。
可惜他当时待在薄皮的巡洋舰上,核爆发生时,更作死地透过舷窗抬头看天。
核爆的强烈闪光在第一时间烧瞎了哈光西的眼睛,而后的核爆冲击波,击碎了舷窗玻璃冲入指挥室内。被压碎玻璃碎片象子弹一般地打在哈尔西脸上,身上,指挥室里全部人员的身体皆被扎得象筛子一般,加上光辐射、热辐射、核辐射,结果全体身亡。
尽吞四颗蘑菇后,阿图拉岛上的驻军基本死伤殆尽,极少数幸运儿即使当天勉强逃得一死,遭受强烈核辐射的他们,也逃不过辐射伤害的折磨,由立刻死亡变成痛苦地挣一个月后再死亡。
极少数四次核爆都躲在坚固防空洞里逃过一劫的指挥中心的人员,同样也是难逃一死。
有过“历史上”发生在比基尼岛“十字路行动”核爆试验数据,林汉一家人在核打击前,皆认定光靠四枚核弹攻击阿图拉岛,要想全歼这里的美国舰队,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核弹对舰队的打击效果,前面几章已说过,就不重复)
按林汉的观点,不能把敌舰全部“核沉”没关系,把舰上的水兵尽可能多地弄死弄废,也一样能达到全歼这支舰队的战略目的。
核爆对拥有蛋白质身体人类的杀伤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核爆时的光辐射、核辐射、核冲击波的“物理直击”,而第二种更可怕的,则是核爆后产生的核尘埃被吸收入人体后引发各类核辐射病。
丧尽天良的林汉一家人,在阿图拉岛上空投下的全是“加了料”的“断子绝孙弹”——钴弹!
每枚核弹外壳都包了一层特制的钴,这四枚全是钴弹,钴弹也被认为是最“肮脏”的核弹之一。
将一定数量普通的钴(Co59)放置在核弹中爆炸物周围。当核弹爆炸后,核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会将钴59转化成放射性同位素钴60,以尘埃的形式返回地球,污染地面。钴60衰变成镍60,同时放射出1.17值1.33MeV的伽马射线。其半衰期为5.27年,使得钴60有充分时间传播并维持足够的放射强度,由于半衰期太长,被袭击者即使躲进了掩体,也很难等到放射结束。
而钴-60所释放出来的伽马射线,穿透性极强,即使在厚实的钢制舰体内,对其的衰弱效果也很差。历史上这一概念首先由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于1950.2.26提出,声称一批钴弹可以消灭所有人类。他的目的不是制造这种炸弹,而是说明核武器技术很快就会达到消灭整个人类的水平。
林汉一家人在阿图拉岛引爆的四枚核弹,威力最大的是第一枚,“最脏”的也是第一枚。
由于是用潜艇冲滩引爆这种“原始”的手段,所以在制造时,可以不必考虑载重问题。可以为了增加威力和“污染”效果,疯狂地将所能想到的增加污染的东西全安装在这枚核弹上。
四次核爆过后,处于核爆中心的美国海军官兵,那些幸存者们,多多少少都吸入了致命的核粉尘,这些致命的放射性粉尘,很快会在他们体内引发核辐射病。
再强的军舰也要身体健康的水兵来操纵。
遭受三次空爆核打击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七太平洋舰队,虽然仍然有大量的军舰顽强地浮在海面上没有直接沉没,但是这支舰队已经废了。
停泊在港内的五艘战列舰,全部顶住了核爆,没有当场沉没。但是军舰全部受到了程度不一的伤害。